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确保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写字训练……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明确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等目标。
如今,人们越来越习惯用键盘敲字。年轻人身为数字时代原住民,汉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更加普遍,其中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据报道,有的提笔忘字,有的写不好字;有的专写怪字,以形形色色的“江湖字体”为荣;更有人不“会”写字,握笔姿势别扭,坐姿更是七拐八扭。
汉字书写,向有规范。有些汉字,虽然外形只差一丁点,意思却迥然有别,学生稍不留意书写规范,就会造成歧义,影响他人理解文意。比如把“出”写成独体字或两个“山”重叠,虽然形似,但“出”表示的是脚从坎穴中走出,和“山”没有任何关系。可见笔顺不对会影响学生对汉字来源与意义的理解。还有不少学生笔迹潦草,或压根儿不注意笔画,常常“已己”不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为此痛心疾首,认为“汉字失写症”日趋严重已是不争事实,提笔忘字或字迹潦草已成学生家常便饭。
一撇一捺皆精神,一笔一画写人生,汉字书写也是文化传承。点横撇捺等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短或长,在每个字内都相得益彰,体现了汉字的自然之美,成为中国文化审美的重要组成。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再到行书、草书,汉字形态演变见证了一段段璀璨的文化史,记录下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方块字还蕴藏为人处世的道理,汉字书写甚至能映照一个人的性情与品格。通过规范汉字书写,中小学生可以形成对汉字优美的感知,体悟立身于世的哲学,传承汉字背后的文化及内涵,更好地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