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不是小事

2024-10-30 07:30 来源:北京晚报

  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确保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写字训练……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明确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等目标。

  如今,人们越来越习惯用键盘敲字。年轻人身为数字时代原住民,汉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更加普遍,其中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据报道,有的提笔忘字,有的写不好字;有的专写怪字,以形形色色的“江湖字体”为荣;更有人不“会”写字,握笔姿势别扭,坐姿更是七拐八扭。

  汉字书写,向有规范。有些汉字,虽然外形只差一丁点,意思却迥然有别,学生稍不留意书写规范,就会造成歧义,影响他人理解文意。比如把“出”写成独体字或两个“山”重叠,虽然形似,但“出”表示的是脚从坎穴中走出,和“山”没有任何关系。可见笔顺不对会影响学生对汉字来源与意义的理解。还有不少学生笔迹潦草,或压根儿不注意笔画,常常“已己”不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为此痛心疾首,认为“汉字失写症”日趋严重已是不争事实,提笔忘字或字迹潦草已成学生家常便饭。

  一撇一捺皆精神,一笔一画写人生,汉字书写也是文化传承。点横撇捺等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短或长,在每个字内都相得益彰,体现了汉字的自然之美,成为中国文化审美的重要组成。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再到行书、草书,汉字形态演变见证了一段段璀璨的文化史,记录下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方块字还蕴藏为人处世的道理,汉字书写甚至能映照一个人的性情与品格。通过规范汉字书写,中小学生可以形成对汉字优美的感知,体悟立身于世的哲学,传承汉字背后的文化及内涵,更好地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真正热爱汉字,要从正确书写汉字开始。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递优秀汉字文化、统筹发挥一二课堂作用、规范校园用字、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增强数字赋能、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八个方面任务举措,细致具体,效果可期。写字不是小事,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要增强规范学生汉字书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对写美。

  一笔好字受益终身,规范汉字书写,避免“汉字失写症”,就要抓早抓小抓日常。越是数字时代,越要珍惜传统文化;输入法毕竟代替不了汉字书法,手指轻轻一滑即可交流的当下,对汉字的敬畏心更要从小培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提笔忘字”不是小事

2024年10月30日 07:30   来源:北京晚报   李霞

  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确保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写字训练……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明确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等目标。

  如今,人们越来越习惯用键盘敲字。年轻人身为数字时代原住民,汉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更加普遍,其中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据报道,有的提笔忘字,有的写不好字;有的专写怪字,以形形色色的“江湖字体”为荣;更有人不“会”写字,握笔姿势别扭,坐姿更是七拐八扭。

  汉字书写,向有规范。有些汉字,虽然外形只差一丁点,意思却迥然有别,学生稍不留意书写规范,就会造成歧义,影响他人理解文意。比如把“出”写成独体字或两个“山”重叠,虽然形似,但“出”表示的是脚从坎穴中走出,和“山”没有任何关系。可见笔顺不对会影响学生对汉字来源与意义的理解。还有不少学生笔迹潦草,或压根儿不注意笔画,常常“已己”不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为此痛心疾首,认为“汉字失写症”日趋严重已是不争事实,提笔忘字或字迹潦草已成学生家常便饭。

  一撇一捺皆精神,一笔一画写人生,汉字书写也是文化传承。点横撇捺等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短或长,在每个字内都相得益彰,体现了汉字的自然之美,成为中国文化审美的重要组成。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再到行书、草书,汉字形态演变见证了一段段璀璨的文化史,记录下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方块字还蕴藏为人处世的道理,汉字书写甚至能映照一个人的性情与品格。通过规范汉字书写,中小学生可以形成对汉字优美的感知,体悟立身于世的哲学,传承汉字背后的文化及内涵,更好地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真正热爱汉字,要从正确书写汉字开始。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递优秀汉字文化、统筹发挥一二课堂作用、规范校园用字、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增强数字赋能、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八个方面任务举措,细致具体,效果可期。写字不是小事,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要增强规范学生汉字书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对写美。

  一笔好字受益终身,规范汉字书写,避免“汉字失写症”,就要抓早抓小抓日常。越是数字时代,越要珍惜传统文化;输入法毕竟代替不了汉字书法,手指轻轻一滑即可交流的当下,对汉字的敬畏心更要从小培养。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