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开启网上预报名。据报道,近期,一些考研辅导机构在网上宣称可以“保分包过”,且保证初试不过可退费,以此诱导考生购买所谓课程。可不少考生付钱后表示:“保分班,啥也没有”“所谓的‘保分班’根本不保,钱也不退”。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今年6月,至少有11所国内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达到或超过了7成。在庞大市场需求下,考研辅导机构应运而生,有些在帮助考生收集信息、分析考情、提供指导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也要看到,当下考研辅导行业存在着不少乱象。一些不法机构打着“保分”“保过”“保录取”的幌子诱导考生走“捷径”,从而收取高额费用,实际上却既不培训又不配合退款。有的声称拥有“内部资源、私密人脉”,甚至可以实现考前校内划重点,命中率高达95%以上。有的培训机构在考生下单后,诱导考生关闭平台内交易,通过私人转账等方式交付学费,目的是逃避平台监管和税收。一旦考生缴费成功,这些机构往往秒“变脸”、玩“失联”,迟迟不兑现课程安排、签约合同,即使遭到考生举报也屡禁不止。
虽说购买服务是市场交易行为,但有的考研辅导机构从一开始就设下了种种套路。从“保分班”到“退费难”,从“花钱买包过”到“花钱买教训”,这样的花招并不新颖、伎俩并不高超,给人似曾相识之感。说到底,还是拿捏了考生急于上岸的心理。如此招生,表面上是针对考生的金钱坑骗,实际上是对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口碑的败坏。这既浪费考生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也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