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的无人区,何必偏向虎山行?

2024-10-08 07:20 来源:羊城晚报

  据“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访客须知》称,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除外。

  哀牢山的爆火挺突然,就像“孙猴子出世”一般。国庆期间,一拨拨喜欢探险的、喜欢风景的游客自驾前往,尽管相关管理部门发出通告,依然难以阻止热情的脚步。越是说“别来了”、越是说“有风险”、越是说“要禁止”,越是“偏向虎山行”。

  哀牢山的“名声在外”源于一段视频。在哀牢山取景拍摄的当事人回应:“上个视频火了,很多人想看成片,选了一部分,取景地云南玉溪哀牢山金山原始森林,拍照地是开发景点,不是无人区。”哀牢山涉及多个县市区,面积非常大,峡谷、悬崖特别多,地形复杂。虽然有开放的景点,但是多数属于保护的无人区。不少“看稀奇的游客”一心就是奔着“无人区”去的,“有人区”反倒没有什么吸引力。

  哀牢山风景虽美,却不是“想来就能来”。报道显示,哀牢山气候多变,腹地山高林密,一些山坡坡度达到70度。在极端的情况下,哪怕是专业的地质工作人员,640米的路要走上3个小时。此外,雨季的空心树木木质残体、大量腐殖质的土壤,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重则导致缺氧死亡。2021年,4名专业地质调查人员进山调研,虽做足了准备,带了精度为厘米级的定位设备,还是失联遇难。

  哀牢山的相关管理部门之所以“苦口婆心劝说别来了”,就在于两点:一个是生态保护的需要,另一个是确实十分危险。“哀牢山”再好,探险者也不能拿生命去冒险。

  正如“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通知的那样: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未开展参观、旅游活动项目,严禁擅自进入保护区开展各种徒步、健行、拓展运动、登山、探险、穿越、露营等活动。

  有一首很火的歌曲叫《浪浪山》,歌曲唱道:我想去远方看看,毕竟人生苦短,怕什么兜兜转转,就算这一路上,多少磕磕绊绊。作为探险者,作为观景者,因为哀牢山的“美丽传说”,想“一睹芳容”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小心思而打扰了哀牢山的清静,“哀牢山”不是你的“浪浪山”,不是想怎么浪就怎么浪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哀牢山的无人区,何必偏向虎山行?

2024年10月08日 07:20   来源:羊城晚报   郭元鹏

  据“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访客须知》称,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除外。

  哀牢山的爆火挺突然,就像“孙猴子出世”一般。国庆期间,一拨拨喜欢探险的、喜欢风景的游客自驾前往,尽管相关管理部门发出通告,依然难以阻止热情的脚步。越是说“别来了”、越是说“有风险”、越是说“要禁止”,越是“偏向虎山行”。

  哀牢山的“名声在外”源于一段视频。在哀牢山取景拍摄的当事人回应:“上个视频火了,很多人想看成片,选了一部分,取景地云南玉溪哀牢山金山原始森林,拍照地是开发景点,不是无人区。”哀牢山涉及多个县市区,面积非常大,峡谷、悬崖特别多,地形复杂。虽然有开放的景点,但是多数属于保护的无人区。不少“看稀奇的游客”一心就是奔着“无人区”去的,“有人区”反倒没有什么吸引力。

  哀牢山风景虽美,却不是“想来就能来”。报道显示,哀牢山气候多变,腹地山高林密,一些山坡坡度达到70度。在极端的情况下,哪怕是专业的地质工作人员,640米的路要走上3个小时。此外,雨季的空心树木木质残体、大量腐殖质的土壤,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重则导致缺氧死亡。2021年,4名专业地质调查人员进山调研,虽做足了准备,带了精度为厘米级的定位设备,还是失联遇难。

  哀牢山的相关管理部门之所以“苦口婆心劝说别来了”,就在于两点:一个是生态保护的需要,另一个是确实十分危险。“哀牢山”再好,探险者也不能拿生命去冒险。

  正如“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通知的那样: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未开展参观、旅游活动项目,严禁擅自进入保护区开展各种徒步、健行、拓展运动、登山、探险、穿越、露营等活动。

  有一首很火的歌曲叫《浪浪山》,歌曲唱道:我想去远方看看,毕竟人生苦短,怕什么兜兜转转,就算这一路上,多少磕磕绊绊。作为探险者,作为观景者,因为哀牢山的“美丽传说”,想“一睹芳容”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小心思而打扰了哀牢山的清静,“哀牢山”不是你的“浪浪山”,不是想怎么浪就怎么浪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