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面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这一天,“祝福祖国”的歌声响彻神州大地。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犹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区区100多亿美元,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数纺织业;犹记改革开放之初,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等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土坯房、筒子楼、大杂院是城乡居民生活的深刻印记……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这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每一位华夏儿女怎能不为之自豪!曾经跌倒的中国人,最能体会“站起来”的欢愉;曾经贫穷的中国人,最是充满“富起来”的渴望;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最是拥有“强起来”的自信。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凝聚着追梦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奋斗者的辛勤汗水。75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人生路上常有风雨。我们面对过“改不改”的迷茫,也遇到过“怎么改”的困惑,但革故的决心从未退缩,鼎新的脚步从不停滞。可以说,对于改革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正是为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今,伟大的事业在接续奋斗中掀开新的一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新征程上,锚定总目标,写好改革的“实践续篇”,定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光明之路 正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