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无锡虹桥医院骗保事件持续受到关注。目前该院已停业,法定代表人、院长等15名涉案人员也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与此同时,由江苏省医保局牵头的调查专班进驻昆山虹桥医院,重点调查该院有无类似无锡虹桥医院影像造假骗保的问题。据悉,这两家医院背后是同一个大股东和同一个法定代表人。
昆山虹桥医院是否也存在类似无锡虹桥医院的骗保行为,的确值得调查。且不说两家医院背后有着同一个大股东和同一个法定代表人,就在不久前,该院的一些“不光彩”行为就已经引发舆论关注。8月初,网上曝出该院工作人员在医生微信群声称“这个月再单体低于7000,都滚蛋别做了”的舆情风波。8月底,昆山市卫健委发布通报称,该院存在涉嫌未遵守相关诊疗规范、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但没有正面回应是否存在“7000元最低消费”问题。本月初,该院因“未严格遵守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等”被昆山市卫健委警告,并处以罚款11.35万元。
不过,对昆山虹桥医院的跟进调查,还不仅是基于之前的“苗头”,更或是因为,无锡虹桥医院被举报和查出的种种骗保操作,实在是过于荒谬和“大胆”了。这种情况下,很难不让人对其“孪生兄弟”也往“坏”的方向联想。
比如,无锡虹桥医院多名患者CT影像几乎一样,一台机器1分钟做2次核磁共振。同时,调查组进入后发现,该院的影像学检查记录数据及相关系统和病例信息等都有被删除和改变的痕迹。也就是说,该院的骗保行为其实很“粗糙”,并且为了防止检查,采取的掩盖行为也非常粗暴。这一方面体现出,院方的种种“作弊”行为非常拙劣,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明”;另一方面,如此几近“堂而皇之”的造假和销毁证据,也反映出骗保到了何种“疯狂”的地步。而骗保手段越原始,映射出对于骗保的监督越粗陋。说得更白话一点,既然骗保可以肆意妄为,指望医院守住底线,恐怕不是一件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