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一颗拔29颗:对治牙乱象监管要长牙

2024-09-12 07:35 来源:红网

  近日,浙江省永康市一网友反映,其父亲在当地口腔医院一次性拔除23颗牙齿后于13天后死亡。北京市某口腔医院的刘医生曾接触过一名老年患者。老人29颗牙,本只拔除一颗牙治疗即可,但再次接诊时,发现这位老人的牙齿被当地口腔诊所全部拔掉,装了全口假牙。之后老人身体一直不舒服,人也瘦得完全脱了相。(9月11日《法制日报》)

  老年人牙齿问题是“老掉牙”问题,多见而复杂。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不要命”,受牙病折磨的老年人的治牙需求较为迫切。一些口腔机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虚假宣传、误导患者,甚至进行违规操作,宣称“上午种牙下午吃肉”“当天拔、当天装、当天用”“无痛拔牙,一次解决所有问题”“种植牙价格低至百元……这些夸大其词的广告语,不但缺乏科学依据,还涉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很多老年人因此成为这些不良口腔诊疗机构的受害者。

  胡乱拔坏牙和装假牙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包括出血疼痛、细菌感染、食欲减退等。解决老年人的口腔痛苦问题,不只是拔坏牙、装假牙那么简单,需要更加专业、细致的诊疗服务。然而,一些口腔诊所利用老年人的无知和恐惧,进行过度医疗和诊疗欺诈,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健康和权益。

  面对老年人牙齿诊疗乱象,有关部门的监管必须“长牙”。不良口腔诊疗机构胡乱拔病牙装假牙的背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证照不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规发布医疗广告、过度治疗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通过日常监管和网络监管不难发现。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和支持患者及家属积极举报,勇于维权。对查实的举报,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严惩。

  老年人牙齿健康,值得关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专门的老年人口腔健康服务机构和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便捷的诊疗服务。同时,要加强宣传,向老年人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揭露不良口腔机构的欺诈手段,引导老年人选择正规、专业的口腔诊所就诊,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坏一颗拔29颗:对治牙乱象监管要长牙

2024年09月12日 07:35   来源:红网   陆平

  近日,浙江省永康市一网友反映,其父亲在当地口腔医院一次性拔除23颗牙齿后于13天后死亡。北京市某口腔医院的刘医生曾接触过一名老年患者。老人29颗牙,本只拔除一颗牙治疗即可,但再次接诊时,发现这位老人的牙齿被当地口腔诊所全部拔掉,装了全口假牙。之后老人身体一直不舒服,人也瘦得完全脱了相。(9月11日《法制日报》)

  老年人牙齿问题是“老掉牙”问题,多见而复杂。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不要命”,受牙病折磨的老年人的治牙需求较为迫切。一些口腔机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虚假宣传、误导患者,甚至进行违规操作,宣称“上午种牙下午吃肉”“当天拔、当天装、当天用”“无痛拔牙,一次解决所有问题”“种植牙价格低至百元……这些夸大其词的广告语,不但缺乏科学依据,还涉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很多老年人因此成为这些不良口腔诊疗机构的受害者。

  胡乱拔坏牙和装假牙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包括出血疼痛、细菌感染、食欲减退等。解决老年人的口腔痛苦问题,不只是拔坏牙、装假牙那么简单,需要更加专业、细致的诊疗服务。然而,一些口腔诊所利用老年人的无知和恐惧,进行过度医疗和诊疗欺诈,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健康和权益。

  面对老年人牙齿诊疗乱象,有关部门的监管必须“长牙”。不良口腔诊疗机构胡乱拔病牙装假牙的背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证照不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规发布医疗广告、过度治疗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通过日常监管和网络监管不难发现。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和支持患者及家属积极举报,勇于维权。对查实的举报,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严惩。

  老年人牙齿健康,值得关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专门的老年人口腔健康服务机构和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便捷的诊疗服务。同时,要加强宣传,向老年人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揭露不良口腔机构的欺诈手段,引导老年人选择正规、专业的口腔诊所就诊,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

(责任编辑:朱晓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