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防“职业闭店”的三道关

2024-09-11 07:24 来源:广州日报

  今年以来,早教、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关注。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预付式消费务必签署书面合同;如遇有闭店操作,消费者应先留证再投诉。

  中消协此番提醒,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消费者要用好新的法律武器。今年7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设立“书面合同”、强化“按约履行”、明确“事中告知”三个方面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并对预收费用后卷款跑路行为明确了罚则。消费者只有掌握这些维权利器,腰杆子才能硬起来。

  预付式消费之所以受热捧,是因为所谓的双赢。消费者选择预付式消费,便会得到各种福利待遇,主要是节省荷包的开支。同时,商家借助预付式消费,锁定客源,回笼资金,便于迅速扩展业务。然而,正如“职业闭店人”所起底的:“只要有预售制就有跑路的可能。”办卡容易退费难,商家一旦掌握了套利的优势条件,亦步亦趋的消费者要避坑谈何容易。所以,消费者付款前先要问问自己,究竟有没有消费的真实意愿和能力。对消费者来说,理性选择是第一道考验。如果只是贪图优惠,而对潜在风险毫无戒备,难免遭人算计。

  消费者遇到的第二道考验是签约。从现实情况来看,商家往往只是发放“会员卡”,而不提供书面合同。正因为如此,商家才有了虚假宣传、诱骗消费、暗设霸王条款的操作空间。一旦遇到纠纷,“职业闭店人”从中作梗,消费者就处于口说无凭的弱势地位。依据《条例》规定,所有的预付款消费,经营者都应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如果经营者没有按约提供服务,应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所以,如果不能顺利订立书面合同,消费者更要谨慎选择,切莫冲动消费。

  消费者遇到的第三道考验是取证。如果商家有“跑路”“闭店”的征兆,消费者要有意识做好证据收集。譬如,商家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是否停止收取预付款?又如,商家决定停业或迁移服务场所,有没有提前30天告知消费者?如果商家有这些异常举动,消费者都应引起高度警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下一步采取投诉举报等维权措施的前提。《条例》明确由行政机关通过受理投诉对经营者进行处罚,无疑提高了违法成本、加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消费者防“职业闭店”的三道关

2024年09月11日 07:24   来源:广州日报   杨博

  今年以来,早教、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关注。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预付式消费务必签署书面合同;如遇有闭店操作,消费者应先留证再投诉。

  中消协此番提醒,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消费者要用好新的法律武器。今年7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设立“书面合同”、强化“按约履行”、明确“事中告知”三个方面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并对预收费用后卷款跑路行为明确了罚则。消费者只有掌握这些维权利器,腰杆子才能硬起来。

  预付式消费之所以受热捧,是因为所谓的双赢。消费者选择预付式消费,便会得到各种福利待遇,主要是节省荷包的开支。同时,商家借助预付式消费,锁定客源,回笼资金,便于迅速扩展业务。然而,正如“职业闭店人”所起底的:“只要有预售制就有跑路的可能。”办卡容易退费难,商家一旦掌握了套利的优势条件,亦步亦趋的消费者要避坑谈何容易。所以,消费者付款前先要问问自己,究竟有没有消费的真实意愿和能力。对消费者来说,理性选择是第一道考验。如果只是贪图优惠,而对潜在风险毫无戒备,难免遭人算计。

  消费者遇到的第二道考验是签约。从现实情况来看,商家往往只是发放“会员卡”,而不提供书面合同。正因为如此,商家才有了虚假宣传、诱骗消费、暗设霸王条款的操作空间。一旦遇到纠纷,“职业闭店人”从中作梗,消费者就处于口说无凭的弱势地位。依据《条例》规定,所有的预付款消费,经营者都应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如果经营者没有按约提供服务,应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所以,如果不能顺利订立书面合同,消费者更要谨慎选择,切莫冲动消费。

  消费者遇到的第三道考验是取证。如果商家有“跑路”“闭店”的征兆,消费者要有意识做好证据收集。譬如,商家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是否停止收取预付款?又如,商家决定停业或迁移服务场所,有没有提前30天告知消费者?如果商家有这些异常举动,消费者都应引起高度警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下一步采取投诉举报等维权措施的前提。《条例》明确由行政机关通过受理投诉对经营者进行处罚,无疑提高了违法成本、加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