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充电“占位费”应明明白白收取

2024-09-10 07:57 来源:扬子晚报

  1分钟1块钱!新能源车“占位费”被吐槽太贵,上海市民建议完善收费提醒。为了提高充电桩的“换位率”,近年来,部分新能源车企建设的充电站会向充电的车辆收取“超时占位费”。这本无可厚非,但最近,有上海市民反映,一些充电站在缺少提醒、不够明示的情况下,暗地里向车主收取高昂的“占位费”。(9月9日上观新闻)

  充电属于市场经营业务,商家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适当收取“占位费”。

  一直以来,新能源车面临充电站布局不完善、充电桩少、充电难、车位被挤占等问题,在高峰期间,车主经常需要满街开,到处找充电桩、车位,为此耽误不少时间,严重影响了充电消费体验。所以,充电站为了提高充电桩的“换位率”,加快车位周转,向车主收取“超时占位费”,亦在情理之中。

  充电站收取“占位费”的初衷是为了在紧张的充电资源下,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避免妨碍其他车主的使用。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并非所有的充电站都在收取“占位费”,有些品牌车企兴建的充电站,为了吸引消费者,还采取了免费充电、免费停车等服务,这本身是企业自身的经营决策,应尊重企业的市场选择。由于部分车主并不清楚哪些充电站收取“占位费”,也有车主反映充电站的收费标准模糊、没有显著提醒等,导致在无意识中超时停车,产生了“超时占位费”。

  因此,充电站应合规经营,在收取“占位费”时,一定要做到明码标价、清楚告知。同时,为了减少车主超时停车现象,企业可以在汽车充满电之后,通过APP弹窗、短消息等形式,提醒车主已经充满电,需要及时挪车,以避免被收取“占位费”。如果因充电设施中途故障、计时错误等情况造成的“超时占位费”,则应及时回应车主反馈信息,主动予以免除、退还多收费用。

  目前各充电站的“占位费”收取标准不一,大多为一分钟几毛钱、一元钱不等,主要是综合考虑商业位置、充电桩数量、换位率等指标,拟定的收费标准,还有的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动态调整。对此种自主定价、市场调节行为,监管部门应予以支持,但是需要督促企业规范收费,公示收费标准、细化封顶价格等,并对违规收费予以纠错、处罚,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能源车充电“占位费”应明明白白收取

2024年09月10日 07:57   来源:扬子晚报   江德斌

  1分钟1块钱!新能源车“占位费”被吐槽太贵,上海市民建议完善收费提醒。为了提高充电桩的“换位率”,近年来,部分新能源车企建设的充电站会向充电的车辆收取“超时占位费”。这本无可厚非,但最近,有上海市民反映,一些充电站在缺少提醒、不够明示的情况下,暗地里向车主收取高昂的“占位费”。(9月9日上观新闻)

  充电属于市场经营业务,商家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适当收取“占位费”。

  一直以来,新能源车面临充电站布局不完善、充电桩少、充电难、车位被挤占等问题,在高峰期间,车主经常需要满街开,到处找充电桩、车位,为此耽误不少时间,严重影响了充电消费体验。所以,充电站为了提高充电桩的“换位率”,加快车位周转,向车主收取“超时占位费”,亦在情理之中。

  充电站收取“占位费”的初衷是为了在紧张的充电资源下,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避免妨碍其他车主的使用。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并非所有的充电站都在收取“占位费”,有些品牌车企兴建的充电站,为了吸引消费者,还采取了免费充电、免费停车等服务,这本身是企业自身的经营决策,应尊重企业的市场选择。由于部分车主并不清楚哪些充电站收取“占位费”,也有车主反映充电站的收费标准模糊、没有显著提醒等,导致在无意识中超时停车,产生了“超时占位费”。

  因此,充电站应合规经营,在收取“占位费”时,一定要做到明码标价、清楚告知。同时,为了减少车主超时停车现象,企业可以在汽车充满电之后,通过APP弹窗、短消息等形式,提醒车主已经充满电,需要及时挪车,以避免被收取“占位费”。如果因充电设施中途故障、计时错误等情况造成的“超时占位费”,则应及时回应车主反馈信息,主动予以免除、退还多收费用。

  目前各充电站的“占位费”收取标准不一,大多为一分钟几毛钱、一元钱不等,主要是综合考虑商业位置、充电桩数量、换位率等指标,拟定的收费标准,还有的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动态调整。对此种自主定价、市场调节行为,监管部门应予以支持,但是需要督促企业规范收费,公示收费标准、细化封顶价格等,并对违规收费予以纠错、处罚,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责任编辑:朱晓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