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杭州余杭区西溪北苑一名16岁少年在一家理发店剪发烫发后被索要4000元费用,双方因此产生争执。该少年随后报警求助。9月8日,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调查,该理发店涉嫌存在消费欺诈行为,该局已立案调查。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任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9月9日澎湃新闻)
少年理个发,竟被索要4000元,这样的“天价”已超出了常识性认知。当然,如果明码标价、透明消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无可厚非。关键问题是,涉事理发店对少年“使阴招”,事前事中故意模糊价格,诱导少年稀里糊涂消费,事后再拿出“天价账单”。对消费者设套路、使绊子,连16岁少年都不放过,商家的这种“吃相”未免过于难看。
消费者或许不专业,不了解行情,但并不是傻子,一些商家对消费者耍小聪明,“出事”是早晚的事。网传视频显示,面对4000元的账单,出警的民警正义感拉满,现场回怼店家,为少年撑腰。由此也可看出,对理发店这种消费欺诈行为,民警并不陌生。
事实上,“天价理发”事件并非个案,在杭州也时有发生。据报道,2021年6月,杭州郑先生去理发,被推荐做了修眉,结账时傻了眼:眉毛按根算,一根88元,一共修了53根,总计4000多元;2022年5月,杭州刘先生被理发店推荐做398元的“服帖烫”,结果其头发被分成12个区域,每个区域收费398元,费用总额4776元;2022年9月,杭州一外卖小哥原本只想花10元剪头发,结果被推荐做定型、护肤,最终花了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