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黄牛”滥用科技,一日千金

2024-09-03 11:51 来源:人民网

  曾几何时,“黄牛”在火车站广场、演唱会门外、医院角落扎堆,逢人就问“要票(号)吗”?如今,这种现象近乎销声匿迹。现在的“黄牛”均已转移至网上,手段也更加先进、多样。

  七、八月份正值旅游旺季,北京的一些热门景点、博物馆、高校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然而,许多游客无论怎样卡点在官方平台进行预约,流程到最后总是显示“约满”。究其原因,原来是“黄牛”在背后作祟。放票前,“黄牛”会把无奈购买“黄牛票”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导入游客数据一栏,通过软件自带的接码平台提前收到验证码。等到官方放票时,一秒钟之内就可锁定成百上千的票源。

  “互联网黄牛”之所以猖獗,滥用科技堪称罪魁祸首。尽管实名制购票在一定程度上对“黄牛”倒票行为形成了障碍,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又为“黄牛”开辟了新的生意门路。针对平台公开销售的门票、专家号,“黄牛”要么借助非法软件,通过“爬虫”抓取数据,“0秒下单”;要么雇佣“枪手”来“代拍”“代抢”;甚至直接侵入售票平台或医院的挂号系统去抢票抢号。一些抢票软件最短可达100毫秒刷新一次,在高科技面前,再快的人手也望尘莫及。而且,“黄牛”往往是团伙“作战”。据报道,在某人气组合“十年之约”演唱会举办前,有资深“黄牛”打广告称“背后有万人团队共同抢票,成功率99%”,而代抢收费也是3000元起步,“黄牛”之“牛气”可见一斑。

  “黄牛”的伎俩之二,是善于钻规则漏洞。例如,一场演出一般会有近三成的门票是不可售票,包括工作票、赠票等,可能会通过“转赠”等方式流入二级市场,就成了“黄牛”手中的香饽饽。再如,有“黄牛”以经营票务代理公司、旅行社为掩护,招揽客源后,组织团伙成员通过多种方式批量抢占热门景点门票(预约名额)并售卖牟利。一言以蔽之,规则的灰色地带,都是滋生“黄牛”的温床。

  “黄牛”屡禁不止,也离不开内外勾结之祸。以演出为例,有时主办方或票务平台会故意留出一部分票源给“黄牛”,以便在二级市场上高价销售。“黄牛”更会主动与票务系统内部人员串通,利用内部资源和信息优势,提前获取或预留紧俏票源。挂号领域同样如此,有“号贩子”通过熟人间利益输送,腐蚀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垄断热门医生号源,进而谋取高额回报。

  无论是明码加价,抑或是暗度陈仓,“黄牛”的一日千金,加剧了民众一票难求,对其治理必须“一马当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互联网黄牛”滥用科技,一日千金

2024年09月03日 11:51   来源:人民网   寒酥

  曾几何时,“黄牛”在火车站广场、演唱会门外、医院角落扎堆,逢人就问“要票(号)吗”?如今,这种现象近乎销声匿迹。现在的“黄牛”均已转移至网上,手段也更加先进、多样。

  七、八月份正值旅游旺季,北京的一些热门景点、博物馆、高校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然而,许多游客无论怎样卡点在官方平台进行预约,流程到最后总是显示“约满”。究其原因,原来是“黄牛”在背后作祟。放票前,“黄牛”会把无奈购买“黄牛票”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导入游客数据一栏,通过软件自带的接码平台提前收到验证码。等到官方放票时,一秒钟之内就可锁定成百上千的票源。

  “互联网黄牛”之所以猖獗,滥用科技堪称罪魁祸首。尽管实名制购票在一定程度上对“黄牛”倒票行为形成了障碍,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又为“黄牛”开辟了新的生意门路。针对平台公开销售的门票、专家号,“黄牛”要么借助非法软件,通过“爬虫”抓取数据,“0秒下单”;要么雇佣“枪手”来“代拍”“代抢”;甚至直接侵入售票平台或医院的挂号系统去抢票抢号。一些抢票软件最短可达100毫秒刷新一次,在高科技面前,再快的人手也望尘莫及。而且,“黄牛”往往是团伙“作战”。据报道,在某人气组合“十年之约”演唱会举办前,有资深“黄牛”打广告称“背后有万人团队共同抢票,成功率99%”,而代抢收费也是3000元起步,“黄牛”之“牛气”可见一斑。

  “黄牛”的伎俩之二,是善于钻规则漏洞。例如,一场演出一般会有近三成的门票是不可售票,包括工作票、赠票等,可能会通过“转赠”等方式流入二级市场,就成了“黄牛”手中的香饽饽。再如,有“黄牛”以经营票务代理公司、旅行社为掩护,招揽客源后,组织团伙成员通过多种方式批量抢占热门景点门票(预约名额)并售卖牟利。一言以蔽之,规则的灰色地带,都是滋生“黄牛”的温床。

  “黄牛”屡禁不止,也离不开内外勾结之祸。以演出为例,有时主办方或票务平台会故意留出一部分票源给“黄牛”,以便在二级市场上高价销售。“黄牛”更会主动与票务系统内部人员串通,利用内部资源和信息优势,提前获取或预留紧俏票源。挂号领域同样如此,有“号贩子”通过熟人间利益输送,腐蚀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垄断热门医生号源,进而谋取高额回报。

  无论是明码加价,抑或是暗度陈仓,“黄牛”的一日千金,加剧了民众一票难求,对其治理必须“一马当先”。

(责任编辑:朱晓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