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在民政部网站全文公布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草案的规定,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簿,也取消了过去对登记地域管辖的规定。
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是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一主动为结婚“减负”的便民举措,却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第一。有人认为:“以后结婚就更方便了,甚至可以先斩后奏了。”但也有人担心:“登记变成了儿戏,怎么知道父母支不支持?”
长久以来,户口簿作为结婚登记的重要文件,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核验,更承载着户籍管理的重任。以前,结婚登记提供户口簿是为了明确婚姻登记的管辖权,防止重婚等问题,是保护婚姻当事人权益的必要措施。可是,不少年轻人却认为,户口簿的硬性要求有时会成为他们追求幸福的障碍。此前就有网民在民政部网站留言称:“现在婚姻登记必须提供户口簿不合理,身份证与户口簿本质上是一样的,都由公安机关颁发,具有同等效力。为什么提供了身份证还必须提供户口簿?很多年轻人往往因为父母粗暴干涉而拿不出户口簿,这与宪法规定的‘结婚自由’原则相违背,建议对此规定进行修订。”
此次草案的修改,回应民意、支持年轻人追求“婚姻自由”诉求的背后,是数字政务结出的硕果。在实现全国数据一张网的情况下,双方的婚姻状况可以联网查询,提供户口簿已经没有必要了。草案取消了过去对登记地域管辖的规定,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让数据多跑路,给民众更多便利。
不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结婚登记更便利了,并不意味着婚姻可以随意。不需要户口簿了,也并不意味着结婚就可以完全无视父母的意见。婚姻始终是人生大事,对一个人的生活、双方家庭影响重大。幸福和谐的婚姻,需要爱情的灌溉,也需要父母亲友的祝福。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更要懂得婚姻不仅仅是一纸证书,还是一份责任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