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药餐饮”交给市场和监管即可

2024-08-13 16:33 来源:光明网

  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伴随中药餐饮逐渐火出圈,也有消费者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喝中药都要按照剂量服用,奶茶、面包里的一点点中药成分有用吗?同时,还有消费者反映,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饮品,价格往往较高。市面上,38元一个的中药冰淇淋、52元一个的中药面包售价普遍远超同品类商品。

  太阳通明茶、太阴相思茶、枸杞百香柠、中医雪糕,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等养生系列面包……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理念的不断提升,“万物皆可入中药”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中药餐饮”逐渐走红。《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在年轻群体的推动下,很多“中药餐饮”更是成为网红产品。

  随着中药餐饮不断兴起,一些现实问题也随之而来:中药餐饮是真养生,还是智商税?这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这也是“中药餐饮”走红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不少专家、业内人士也直言,“中药餐饮”噱头大于实际功效,大多以宣传养生观念、求得心理安慰、找寻文化认同为主。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既然“中药餐饮”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把市场的交给市场,这是最好的办法。目前来说,很多“中药餐饮”主打的还是“文化牌”,这也是其不可否认的优势。这些年,各行各业都很“卷”,当传统的餐饮与中药实现“双向奔赴”时,其在文化传播积极价值不言而喻。至于其普遍高于普通餐饮的价格,也有“新奇”“创意”的因素在吸引消费者。当然,这样的“新潮”到底能延续多久,消费者是否愿意持续为此埋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被市场验证。

  交给市场自净,也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该有的监管同样不能缺席。对“中药餐饮”来说,监管部门同样应延伸监管触角,确保其健康安全。此外,在对产品本身进行监管之外,还需对相关产品的宣传进行约束,比如,其不能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只能实事求是地陈述。部分商家将“中药餐饮”夸成“灵丹妙药”,这同样是必须警惕的。监管部门要做的,是确保底线安全,在此基础之上,市场的无形之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唯此,“中药餐饮”这一新兴事物才能行驶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把“中药餐饮”交给市场和监管即可

2024年08月13日 16:33   来源:光明网   龙敏飞

  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伴随中药餐饮逐渐火出圈,也有消费者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喝中药都要按照剂量服用,奶茶、面包里的一点点中药成分有用吗?同时,还有消费者反映,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饮品,价格往往较高。市面上,38元一个的中药冰淇淋、52元一个的中药面包售价普遍远超同品类商品。

  太阳通明茶、太阴相思茶、枸杞百香柠、中医雪糕,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等养生系列面包……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理念的不断提升,“万物皆可入中药”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中药餐饮”逐渐走红。《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在年轻群体的推动下,很多“中药餐饮”更是成为网红产品。

  随着中药餐饮不断兴起,一些现实问题也随之而来:中药餐饮是真养生,还是智商税?这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这也是“中药餐饮”走红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不少专家、业内人士也直言,“中药餐饮”噱头大于实际功效,大多以宣传养生观念、求得心理安慰、找寻文化认同为主。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既然“中药餐饮”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把市场的交给市场,这是最好的办法。目前来说,很多“中药餐饮”主打的还是“文化牌”,这也是其不可否认的优势。这些年,各行各业都很“卷”,当传统的餐饮与中药实现“双向奔赴”时,其在文化传播积极价值不言而喻。至于其普遍高于普通餐饮的价格,也有“新奇”“创意”的因素在吸引消费者。当然,这样的“新潮”到底能延续多久,消费者是否愿意持续为此埋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被市场验证。

  交给市场自净,也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该有的监管同样不能缺席。对“中药餐饮”来说,监管部门同样应延伸监管触角,确保其健康安全。此外,在对产品本身进行监管之外,还需对相关产品的宣传进行约束,比如,其不能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只能实事求是地陈述。部分商家将“中药餐饮”夸成“灵丹妙药”,这同样是必须警惕的。监管部门要做的,是确保底线安全,在此基础之上,市场的无形之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唯此,“中药餐饮”这一新兴事物才能行驶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责任编辑:朱晓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