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转发链接赚钱”圈套

2024-08-06 07:32 来源:南方日报

    说起网上冲浪时最讨厌的事情,或许有人痛恨“标题党”污染阅读环境,有人批评真假难辨的“小广告”让家中老人频频受骗。若是“标题党”与“小广告”沆瀣一气,甚至沦为造谣生事、诱人入套的灰黑产业,普通网友的随手转发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近日警方就打掉了一个为“标题党”恶意引流并提供技术帮助的网络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7人。然而除借助这类自动生成软件之外,大量无中生有、恶意拼接的广告文章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以极低成本在网络上传播,也离不开个别不明就里的网民,他们被转发收益吸引,误入这条灰黑产业链中。

    “转发引流”看似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摊上大事。此类“标题党”文章往往以社会热点、争议话题、明星绯闻为引,配上“震惊”“速看”“危急”等字眼来吸引点击,实则内文全由模板生成,内容是否真实发布者并不关心,有的甚至通篇都是广告。若仅仅只是无聊的“标题党”也罢,偏偏这类文章不满足于“闲言碎语”,更有“胡言乱语”甚至“恶言恶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助长谣言传播,甚至对当事人名誉构成损害。有的网文链接中还加入了赌博、色情等非法广告,盲目进行传播扩散还存在违法风险。

    天上不会掉馅饼,当出现所谓“无本万利”的“好事”时,首先应该冷静思考羊毛是否出在羊身上。据部分参与的网民透露,他们大多是被网络上所谓“兼职信息”“赚钱秘籍”所吸引,在每笔几毛钱的“推广收益”激励下被不法分子利用。而文案生成软件的开发者明知道软件被他人用作非法用途,仍为其提供便利,本质上也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近年来时有公众人物因打广告而“翻车”,普通网民也要引以为戒、审慎辨别。

    网络空间确实存在“富矿”,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号、一个小小的“转发键”都能成为部分人眼中的“劳动工具”,然而任何经营行为都应遵守秩序。从网络生态的角度思考,大量虚假低俗内容充斥其中,广告也将面临“劣币驱逐良币”;“标题党”更会麻痹读者的神经,降低真实信息的传播效率。

    转发有风险,言行需谨慎。从治理“城市牛皮癣”到警惕“赛博小广告”,目的其实相通——都意在呼唤秩序和规则,还公共空间以清朗安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警惕“转发链接赚钱”圈套

2024年08月06日 07:32   来源:南方日报   默达

    说起网上冲浪时最讨厌的事情,或许有人痛恨“标题党”污染阅读环境,有人批评真假难辨的“小广告”让家中老人频频受骗。若是“标题党”与“小广告”沆瀣一气,甚至沦为造谣生事、诱人入套的灰黑产业,普通网友的随手转发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近日警方就打掉了一个为“标题党”恶意引流并提供技术帮助的网络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7人。然而除借助这类自动生成软件之外,大量无中生有、恶意拼接的广告文章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以极低成本在网络上传播,也离不开个别不明就里的网民,他们被转发收益吸引,误入这条灰黑产业链中。

    “转发引流”看似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摊上大事。此类“标题党”文章往往以社会热点、争议话题、明星绯闻为引,配上“震惊”“速看”“危急”等字眼来吸引点击,实则内文全由模板生成,内容是否真实发布者并不关心,有的甚至通篇都是广告。若仅仅只是无聊的“标题党”也罢,偏偏这类文章不满足于“闲言碎语”,更有“胡言乱语”甚至“恶言恶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助长谣言传播,甚至对当事人名誉构成损害。有的网文链接中还加入了赌博、色情等非法广告,盲目进行传播扩散还存在违法风险。

    天上不会掉馅饼,当出现所谓“无本万利”的“好事”时,首先应该冷静思考羊毛是否出在羊身上。据部分参与的网民透露,他们大多是被网络上所谓“兼职信息”“赚钱秘籍”所吸引,在每笔几毛钱的“推广收益”激励下被不法分子利用。而文案生成软件的开发者明知道软件被他人用作非法用途,仍为其提供便利,本质上也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近年来时有公众人物因打广告而“翻车”,普通网民也要引以为戒、审慎辨别。

    网络空间确实存在“富矿”,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号、一个小小的“转发键”都能成为部分人眼中的“劳动工具”,然而任何经营行为都应遵守秩序。从网络生态的角度思考,大量虚假低俗内容充斥其中,广告也将面临“劣币驱逐良币”;“标题党”更会麻痹读者的神经,降低真实信息的传播效率。

    转发有风险,言行需谨慎。从治理“城市牛皮癣”到警惕“赛博小广告”,目的其实相通——都意在呼唤秩序和规则,还公共空间以清朗安宁。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