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卖“麻辣烫”,游客“馋”什么

2024-08-02 15: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卖麻辣烫”登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不过,这可不是真的天水麻辣烫,而是以此为原型开发的毛绒花束,包括丸子、年糕、香菇等“菜品”。虽然不能饱腹,但仪式感满格——挑选完毕后,工作人员会依次询问顾客口味、洒上“秘制酱料”,并耐心“烹煮”,最后一步才是结账拿走。不少人都被这份“麻辣烫”深深吸引。

  “麻辣烫”文创“煮”的是念想

  如果从2013年故宫文创爆火并开启文创浪潮算起,到现在已有至少10年之久。这期间,大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对文化表达的渴望也日益强烈。在最初的好奇和新鲜感退去之后,对于博物馆文创,大众早已不满足于“纪念品味”浓厚的那些产品,而是希望文创的范畴能不断拓展,有更多的形态和更高级的“玩法”。【详细

  甘肃省博物馆煮“麻辣烫”,没有一样是真实食材,为什么隔着屏幕都觉得香?今年年初,甘肃天水麻辣烫热辣出圈。博物馆的这碗“麻辣烫”,“煮”的是当地特色文化和消费者对“情绪旅行”的念想。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文创市场,甘肃省博物馆里的“麻辣烫”煮出了一盘好菜,与以镇馆之宝“铜奔马”为原型的周边文创“绿马”玩偶等一起,拉近了博物馆参观者与历史文物之间的情感。【详细

  我们需要怎样的博物馆文创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文创产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国家图书馆的“大葱明”,西安博物院以西安“大雁塔”为原型的“塔宝”,沈阳故宫的“祥龙抱枕”,苏州博物馆基于吴王夫差剑创作的“毛绒剑”……这些产品既得益于历史文化的深度,又跟得上年轻人的脚步,怎能不出圈?让游客因好的文创而向往一座博物馆,甚至爱上一座城市,这是文旅“内卷”新思路,也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详细

  在不少人看来,博物馆开发文创,不过是开源以增加收入的手段。这当然是事实,不过并非事实的全貌。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创是它们伸向大众的柔软灵活的触角,或精美或丑萌的外观下,是对文化内涵深入浅出的表达。对于大众来说,博物馆文创则是自己“拥有”一所博物馆的方式。那些文创出现在你的生活空间,也走进了你的心灵,影响着你的生活方式。【详细

  开发文创产品要着眼出新出彩

  文创,早已不是博物馆工作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成为文化消费长青的时尚。的确,博物馆文创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大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分众化。找准题材,“小而美”的文创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阐释能力,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炼文化要素并进行创新表达。【详细

  文创产品要想出新出彩,应在优秀文化上找到着力点,在创意设计上找到发力点,在品牌建设上找到落脚点。随着更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创产品推出,更多人将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领略到中国故事的魅力。【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光明网、北京晚报)

  V视角:

  @迷惑行为中心:被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吸引到了,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猫飞绝:甘博陪你玩“过家家”。

  @韫韬心语:甘博做文创的人好有才,这也太有卖点了,想要。

  @缠小眠:脑洞不是一般地大,甘博上次那个“绿马”玩偶就够我笑的了,又出了这个……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文创不能闭门造车,更不容千篇一律,博物馆卖“麻辣烫”,游客“馋”的就是文创设计的这份新意和心意。文创经常“上新”,说明文化工作者“走心”。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矿藏如此丰富,的确值得我们潜心耕耘、创新探索。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博物馆卖“麻辣烫”,游客“馋”什么

2024年08月02日 15: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卖麻辣烫”登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不过,这可不是真的天水麻辣烫,而是以此为原型开发的毛绒花束,包括丸子、年糕、香菇等“菜品”。虽然不能饱腹,但仪式感满格——挑选完毕后,工作人员会依次询问顾客口味、洒上“秘制酱料”,并耐心“烹煮”,最后一步才是结账拿走。不少人都被这份“麻辣烫”深深吸引。

  “麻辣烫”文创“煮”的是念想

  如果从2013年故宫文创爆火并开启文创浪潮算起,到现在已有至少10年之久。这期间,大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对文化表达的渴望也日益强烈。在最初的好奇和新鲜感退去之后,对于博物馆文创,大众早已不满足于“纪念品味”浓厚的那些产品,而是希望文创的范畴能不断拓展,有更多的形态和更高级的“玩法”。【详细

  甘肃省博物馆煮“麻辣烫”,没有一样是真实食材,为什么隔着屏幕都觉得香?今年年初,甘肃天水麻辣烫热辣出圈。博物馆的这碗“麻辣烫”,“煮”的是当地特色文化和消费者对“情绪旅行”的念想。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文创市场,甘肃省博物馆里的“麻辣烫”煮出了一盘好菜,与以镇馆之宝“铜奔马”为原型的周边文创“绿马”玩偶等一起,拉近了博物馆参观者与历史文物之间的情感。【详细

  我们需要怎样的博物馆文创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文创产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国家图书馆的“大葱明”,西安博物院以西安“大雁塔”为原型的“塔宝”,沈阳故宫的“祥龙抱枕”,苏州博物馆基于吴王夫差剑创作的“毛绒剑”……这些产品既得益于历史文化的深度,又跟得上年轻人的脚步,怎能不出圈?让游客因好的文创而向往一座博物馆,甚至爱上一座城市,这是文旅“内卷”新思路,也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详细

  在不少人看来,博物馆开发文创,不过是开源以增加收入的手段。这当然是事实,不过并非事实的全貌。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创是它们伸向大众的柔软灵活的触角,或精美或丑萌的外观下,是对文化内涵深入浅出的表达。对于大众来说,博物馆文创则是自己“拥有”一所博物馆的方式。那些文创出现在你的生活空间,也走进了你的心灵,影响着你的生活方式。【详细

  开发文创产品要着眼出新出彩

  文创,早已不是博物馆工作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成为文化消费长青的时尚。的确,博物馆文创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大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分众化。找准题材,“小而美”的文创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阐释能力,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炼文化要素并进行创新表达。【详细

  文创产品要想出新出彩,应在优秀文化上找到着力点,在创意设计上找到发力点,在品牌建设上找到落脚点。随着更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创产品推出,更多人将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领略到中国故事的魅力。【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光明网、北京晚报)

  V视角:

  @迷惑行为中心:被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吸引到了,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猫飞绝:甘博陪你玩“过家家”。

  @韫韬心语:甘博做文创的人好有才,这也太有卖点了,想要。

  @缠小眠:脑洞不是一般地大,甘博上次那个“绿马”玩偶就够我笑的了,又出了这个……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文创不能闭门造车,更不容千篇一律,博物馆卖“麻辣烫”,游客“馋”的就是文创设计的这份新意和心意。文创经常“上新”,说明文化工作者“走心”。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矿藏如此丰富,的确值得我们潜心耕耘、创新探索。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