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咱们的年糕、西蓝花,还有蟹排,帮您烫一下啊!”这不是路边小摊的叫卖,而是甘肃省博物馆里的吆喝。据报道,这些毛绒玩具版的菜品,是该博物馆推出的文创新品:待游客挑选完毕,领取号码牌,还能选择“微辣、中辣、特辣”,工作人员一边吆喝,一边把“菜品”放入一口毛茸茸的“砂锅”里,认真“煮”一会儿,再请游客把“麻辣烫”打包带走。不少游客被这份“麻辣烫”深深吸引。
博物馆煮“麻辣烫”,没有一样是真实食材,为什么隔着屏幕都觉得香?今年年初,甘肃天水麻辣烫热辣出圈,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甘肃博物馆据此推出“玩偶麻辣烫”,连烹饪过程都有样学样,提升了文创产品的热度,洋溢着十足的趣味和喜感。通过相互“串词”,消费者收获了情绪价值。有网友感叹道:“长大后愿意陪我玩过家家的,只有甘肃省博物馆了。”
这碗“麻辣烫”,煮的是当地特色文化和消费者对“情绪旅行”的念想。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文创市场,博物馆里的“麻辣烫”煮出了一盘好菜。令网友心动的是,在甘肃省博物馆,这样的佳肴还有不少。比如,作为文创顶流和热搜常客的“马踏飞燕”,“丑的一般不想买,丑成这样必须买”的“绿马”文创头套,从鲵鱼纹彩陶瓶衍生出来的“鲵娃娃”……表情魔性、丑萌呆萌的文创毛绒玩具,与“麻辣烫”的摊位一起,拉近了博物馆参观者与历史文物之间的情感。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文创产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国家图书馆的“大葱明”,西安博物院以西安“大雁塔”为原型的“塔宝”,沈阳故宫的“祥龙抱枕”,苏州博物馆基于吴王夫差剑创作的“毛绒剑”,既得益于历史文化的深度,又跟得上年轻人的脚步,怎能不出圈?让游客因好的文创而向往一座博物馆,甚至爱上一座城市,这是文旅“内卷”新思路,也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文创经常上新,说明文化工作者走心。
文创不能闭门造车,更不容千篇一律,博物馆卖“麻辣烫”,游客眼馋的就是文创设计的这份新意和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