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当屏蔽低俗“噪声”

2024-08-02 07:29 来源:广州日报

  前不久,有网友称磨铁图书在一些平台的有声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部分章节存在不雅背景音。这条消息很快冲上热搜。(8月1日《法治日报》)

  这并非孤例。近年来,有声书市场蓬勃发展,但其中也暗藏“荆棘”。其一,低俗色情内容频现。有的标题“劲爆”、有的内容“打擦边球”,甚至明目张胆夹杂不雅音频,为博眼球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其二,侵权问题不断。除了抄袭、盗用屡见不鲜,有的有声书配音员培训也涉嫌虚假宣传,培训质量差、承诺难兑现、引诱未成年人“网贷”……各种问题不胜枚举。如此乱象,不仅污染听众的耳朵,更侵蚀着市场的健康根基。

  问题根源何在?平台难辞其咎。有声书平台上的作品,一般都是用户自主上传。内容存在问题,固然是主创的“锅”,但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本该是内容关卡的“守门人”。但从现实来看,一些平台明显未尽到把关责任,甚至有个别平台为了流量和利益刻意放松审核力度,导致一些不良内容和侵权作品堂而皇之地呈于首页。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生态失衡,最终受害的不仅是听众,行业也会受到牵连。

  有声书目前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有声书市场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对平台来说,不管是内容问题还是版权风险,都应当建立更为有效的审查机制,摒弃短视的逐利心态,以长远眼光守护内容净土;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尽力做到“事事有反馈”。另外,有声书涉及到出版、广播等多个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也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一点,近期正式发布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有声读物》国家标准或将“破局”,其对有声读物的录音规范流程、平台的发布内容和运营服务等都作出了相关要求。期待这一标准能够助力有声书市场屏蔽“噪声”,让读者听到更优质的“声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平台当屏蔽低俗“噪声”

2024年08月02日 07:29   来源:广州日报   皇甫思逸

  前不久,有网友称磨铁图书在一些平台的有声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部分章节存在不雅背景音。这条消息很快冲上热搜。(8月1日《法治日报》)

  这并非孤例。近年来,有声书市场蓬勃发展,但其中也暗藏“荆棘”。其一,低俗色情内容频现。有的标题“劲爆”、有的内容“打擦边球”,甚至明目张胆夹杂不雅音频,为博眼球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其二,侵权问题不断。除了抄袭、盗用屡见不鲜,有的有声书配音员培训也涉嫌虚假宣传,培训质量差、承诺难兑现、引诱未成年人“网贷”……各种问题不胜枚举。如此乱象,不仅污染听众的耳朵,更侵蚀着市场的健康根基。

  问题根源何在?平台难辞其咎。有声书平台上的作品,一般都是用户自主上传。内容存在问题,固然是主创的“锅”,但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本该是内容关卡的“守门人”。但从现实来看,一些平台明显未尽到把关责任,甚至有个别平台为了流量和利益刻意放松审核力度,导致一些不良内容和侵权作品堂而皇之地呈于首页。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生态失衡,最终受害的不仅是听众,行业也会受到牵连。

  有声书目前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有声书市场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对平台来说,不管是内容问题还是版权风险,都应当建立更为有效的审查机制,摒弃短视的逐利心态,以长远眼光守护内容净土;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尽力做到“事事有反馈”。另外,有声书涉及到出版、广播等多个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也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一点,近期正式发布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有声读物》国家标准或将“破局”,其对有声读物的录音规范流程、平台的发布内容和运营服务等都作出了相关要求。期待这一标准能够助力有声书市场屏蔽“噪声”,让读者听到更优质的“声音”。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