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电商平台宣布优化“仅退款”策略,旨在提升商家在售后服务中的自主权,并减少或取消对优质店铺的售后干预,平衡消费者权益与商家公平,优化售后服务流程。
近年来,“仅退款”服务已成电商平台标配。很多消费者都觉得这项服务明显提升了购物体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退款”逐渐变味。有的买家单纯不喜欢商品,就直接发起“仅退款”申请;有的根本不提供出问题的证据,就硬要退款;更有甚者抓住“仅退款”的政策漏洞,在回寄商品的运费险上大做文章,借助运费险实际赔付金额与退货运费价格的差异,大肆赚取差价、牟取利益。“仅退款”异化成零元购,既侵害商家利益,也干扰正常市场秩序,助长恶意薅羊毛的歪风邪气。
针对“仅退款”服务内容,电商平台本有明确规定,对那些明显为难店家的用户,也有一定的算法筛查和人工审核;法院的相关判例也对恶意薅羊毛者做出了处罚,但钻空子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平台处理不公正。最常见的情形就是平台尚未了解纠纷具体情况,不经过商家同意就通过退款申请,商家碍于维权过程复杂、耗时长、收益低,往往选择放弃维权,自认倒霉。
此次平台发布新规,优化服务规定,就是要让恶意薅羊毛者无空子可钻。据报道,新规规定,综合体验分高的优质商家不会被平台主动介入要求“仅退款”;商家发起申诉后,平台会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商品进行抽检,若检测通过,平台将给商家赔付损失;升级已收到货的“仅退款”行为识别模型,拒绝有异常行为的消费者提交的退款诉求,金额较高的,平台客服会人工审核。不偏袒任何一方,按照实际情况处理问题,显示平台一碗水端平的态度,也是为了发挥“仅退款”的最大作用,让好服务真正起到好效果。回归理性,保障买卖双方公平交易,也有利于电商平台自身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