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铲除政治骗子生存土壤

2024-07-04 07: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近日,“三湘风纪”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讲述了湖南省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秦方进为谋求职务晋升被骗300万元的细节。从近期查处通报的案件看,结交政治骗子的领导干部并不鲜见。四川省绵阳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刘海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鲁进武等人的“双开”通报中,均被指出“结交政治骗子”。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陈健勇(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谋求私利、政治投机,为满足自身获取资源、职务升迁等欲望而急于走捷径。政治骗子将这种政治不清醒、意志不坚定的党员领导干部作为行骗对象,或是通过冒充领导亲友、乔装特殊身份,或是通过伪造影音资料、杜撰内部消息,或是通过打卡重要场合、虚构交往经历,以所谓 “提拔重用”“摆案抹案”等诱惑编织骗局。党员干部结交政治骗子,严重污染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和声誉,政治危害极大,必须坚决予以惩治。

  钟晨曦(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打消通过歪门邪道谋求升迁的念头。要深刻认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分忧、为民谋利的,只有勤奋工作、真抓实干,才能赢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对于政治骗子,党员干部要敢于亮剑,及时向组织报告,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处理。

  江文岩(广东广州 职员):从源头上筑牢思想堤坝,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其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是铲除“政治骗子”的治本之策。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守住为官做人的气节、定力和底线。要坚持以案为鉴、以案施教、以案明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清“政治骗子”的本质和危害,摒弃“接天线”“找靠山”“走捷径”等病态心理,做到廉洁自律、慎独慎微。

  (整理:尹传刚)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坚决铲除政治骗子生存土壤

2024年07月04日 07: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近日,“三湘风纪”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讲述了湖南省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秦方进为谋求职务晋升被骗300万元的细节。从近期查处通报的案件看,结交政治骗子的领导干部并不鲜见。四川省绵阳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刘海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鲁进武等人的“双开”通报中,均被指出“结交政治骗子”。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陈健勇(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谋求私利、政治投机,为满足自身获取资源、职务升迁等欲望而急于走捷径。政治骗子将这种政治不清醒、意志不坚定的党员领导干部作为行骗对象,或是通过冒充领导亲友、乔装特殊身份,或是通过伪造影音资料、杜撰内部消息,或是通过打卡重要场合、虚构交往经历,以所谓 “提拔重用”“摆案抹案”等诱惑编织骗局。党员干部结交政治骗子,严重污染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和声誉,政治危害极大,必须坚决予以惩治。

  钟晨曦(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打消通过歪门邪道谋求升迁的念头。要深刻认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分忧、为民谋利的,只有勤奋工作、真抓实干,才能赢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对于政治骗子,党员干部要敢于亮剑,及时向组织报告,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处理。

  江文岩(广东广州 职员):从源头上筑牢思想堤坝,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其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是铲除“政治骗子”的治本之策。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守住为官做人的气节、定力和底线。要坚持以案为鉴、以案施教、以案明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清“政治骗子”的本质和危害,摒弃“接天线”“找靠山”“走捷径”等病态心理,做到廉洁自律、慎独慎微。

  (整理:尹传刚)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