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最近公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及典型案例。据统计,2023年,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假冒电商物流客服以及虚假征信等十类诈骗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88.4%。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令百姓深恶痛绝。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了“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一系列行动,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在诈骗手段和策略上也在持续翻新,导致当前相关犯罪形势依然复杂而严峻。
从公安部此次发布的相关信息看,当前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造成的损失也最多,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跃升至第三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人们热衷于网购有一定关系。一些诈骗分子精准把握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心理,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和平台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等虚假广告,甚至通过代写论文、私家侦探等特殊服务广告进行引流,诱骗消费者付款实施诈骗。此外,不法分子还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搭建以假乱真的非法App,伪造各类信息,使诈骗活动与一些生活场景结合,加大了这类犯罪的迷惑性。如刷单返利类诈骗出现了“刷单+快递”“刷单+创业”等复合式诈骗,让受害人不停投入资金,最终背负巨额债务。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由最初少见的新型犯罪演变成常见的多发产业化犯罪类型。从此前查处的一些案件看,诈骗的实施过程往往离不开各类产业的支持。如在虚假购物类诈骗的上游,有专门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各类卡号、账号信息的“信息支撑类”产业,也有专门推送虚假网购引流信息的产业;在诈骗实施阶段,有专门为诈骗分子和网购者提供“通讯连接”设备与技术的中游产业;在诈骗得逞后,还有提供地下钱庄洗钱、虚拟货币洗钱服务的非法产业。可以说,服务器架设、平台租赁、洗钱等不同环节的犯罪活动相互勾连,形成了完整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这些情况的出现,降低了诈骗犯罪的成本,加大了有关部门追回赃款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