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卖假古董,新型“坑老”骗局亟待整治

2024-06-26 07:51 来源:红网

  近日,直播间内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古董销售乱象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主播在直播间亲切地称观众“爸妈”,并以“避税”“避开监管”“人在海外,宝贝回国”和暗示珠宝文玩在二手市场的高回报率等为由,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这些直播间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多名受访者表示家中老人整日沉迷观看收藏品卖货直播,不惜花光养老金,贷款也要消费。(6月24日《法治日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情感空虚、认知水平低等特点,虚假宣传炒作,设置陷阱,拉近距离骗取老年人钱财。低价旅游陷阱、爱情陷阱、电信诈骗、“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等骗局屡见不鲜。

  近年来,直播平台作为销售渠道的兴起,更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坑老”思路。主播们通过卖惨、编故事的方式暗示“宝贝”的价值不菲、收藏价值极高,再通过“暂时保管,上门回收高价”“手镯带翠,价翻八倍”等噱头吸引消费者,最后在一声声亲切的“爹妈”“快抢,顶不住了,还有3秒就抢没了”的情感裹挟下,老年人们的“钱袋子”逐渐被掏空。

  然而,这些所谓的“古董”、往往都是经过精心伪造的赝品,毫无收藏价值。带货主播以高价买卖廉价工艺品的方式非法获利,这些行为是对消费者的严重欺诈,不仅骗走了老年人的养老金,还引诱老年人贷款消费。有人因此成了“老赖”,有人因和家人吵架被送去医院抢救,还有人家庭关系破裂,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电信诈骗。由此可见,直播间假古董骗局整治,刻不容缓。

  直播平台应加强对主播的审核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对于涉及古董销售的主播,应要求他们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和真实信息,确保他们具备合法经营的资格。同时,平台还应加强对直播内容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直播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涉及古董销售的直播行为,应明确其合法性和规范性要求,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处罚标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家庭成员应重视对老年人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以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侵害。家庭成员应多关心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多陪伴老人,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社区可以组织文娱活动、科普讲座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当然,老年人也应不断学习,刷新自身知识结构,增强防骗意识。

  总之,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共同防范、严厉打击各类“坑老”骗局,保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和身心健康,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直播间卖假古董,新型“坑老”骗局亟待整治

2024年06月26日 07:51   来源:红网   班莹颖

  近日,直播间内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古董销售乱象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主播在直播间亲切地称观众“爸妈”,并以“避税”“避开监管”“人在海外,宝贝回国”和暗示珠宝文玩在二手市场的高回报率等为由,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这些直播间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多名受访者表示家中老人整日沉迷观看收藏品卖货直播,不惜花光养老金,贷款也要消费。(6月24日《法治日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情感空虚、认知水平低等特点,虚假宣传炒作,设置陷阱,拉近距离骗取老年人钱财。低价旅游陷阱、爱情陷阱、电信诈骗、“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等骗局屡见不鲜。

  近年来,直播平台作为销售渠道的兴起,更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坑老”思路。主播们通过卖惨、编故事的方式暗示“宝贝”的价值不菲、收藏价值极高,再通过“暂时保管,上门回收高价”“手镯带翠,价翻八倍”等噱头吸引消费者,最后在一声声亲切的“爹妈”“快抢,顶不住了,还有3秒就抢没了”的情感裹挟下,老年人们的“钱袋子”逐渐被掏空。

  然而,这些所谓的“古董”、往往都是经过精心伪造的赝品,毫无收藏价值。带货主播以高价买卖廉价工艺品的方式非法获利,这些行为是对消费者的严重欺诈,不仅骗走了老年人的养老金,还引诱老年人贷款消费。有人因此成了“老赖”,有人因和家人吵架被送去医院抢救,还有人家庭关系破裂,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电信诈骗。由此可见,直播间假古董骗局整治,刻不容缓。

  直播平台应加强对主播的审核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对于涉及古董销售的主播,应要求他们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和真实信息,确保他们具备合法经营的资格。同时,平台还应加强对直播内容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直播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涉及古董销售的直播行为,应明确其合法性和规范性要求,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处罚标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家庭成员应重视对老年人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以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侵害。家庭成员应多关心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多陪伴老人,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社区可以组织文娱活动、科普讲座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当然,老年人也应不断学习,刷新自身知识结构,增强防骗意识。

  总之,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共同防范、严厉打击各类“坑老”骗局,保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和身心健康,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