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陪跑绳带来的启示

2024-06-25 07:12 来源:人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一根陪跑绳带来的启示

2024年06月25日 07:12   来源:人民日报   易舒冉

  盲人可以享受奔跑的快乐吗?不久前,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几名盲人在志愿者协助下,迎着朝阳奔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根30厘米长的陪跑绳,一端紧握在志愿者手中,一端牵引着盲人,两人一起摆臂、一起迈步,从生疏到默契,从慢走到快跑。全盲跑者何亚君说,助跑志愿者让他感受到了风从耳边掠过的幸福,坚定了融入社会生活的信心。

  帮助盲人跑步十分不易。每一名志愿者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在反复的蒙眼跑训练中,体会、理解视障人士的奔跑感受。志愿者必须全神贯注,随时留心周围情况,对任何一点微小变化作出提醒。拥有专业知识并真情付出的志愿者们,成为视障人士感受跑步快乐的有力援手。

  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助残志愿者达188.8万人,受助残疾人2776万人次。与此同时,助残志愿服务日趋专业化、多样化。在江苏南京,由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在校大学生、相关学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走进儿童康复机构,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个性化阅读帮助;在广东广州,“志愿在康园”助残志愿服务计划的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重点帮助智力残疾人掌握生活技能……近年来,助残志愿服务从相对简单的探访活动和家政服务,转变为针对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开展专业化帮扶,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生活品质,也给他们提供了精神慰藉,营造了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参与人群越来越庞大,对助残志愿服务的运行提出了新挑战。更好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立足长远,统筹协调残疾人需求和志愿服务资源,进一步提升助残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推动助残志愿服务提质增效,要抓住人才这个“源头活水”。一方面,应积极动员各方面优秀人才特别是掌握相关技能的人才,成为助残志愿者,开发契合残疾人特点的助残课程和教材,提升志愿者培训水平。比如,湖南定期举办全省助残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开设“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持续发展”等课程,提升了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残疾人的需求特殊且多样,志愿者各有所长,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提升助残志愿服务的供需匹配度。例如,上海将“云助残服务平台”小程序纳入一站式线上助残服务大厅“阳光申办”,志愿者与残疾人可以进行“点对点”对接,残疾人出行、就医、法律咨询等个性化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未来,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平台,进一步推动区域乃至全国助残志愿服务的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协同联动,就能把更专业的志愿服务送到更多残疾人身边。

  推动助残志愿服务迈向更高水平,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放大了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力量。继续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助残志愿服务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激励更多有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的志愿者加入这项事业,必能让残疾人更顺畅、便利地共享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