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质生产力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2024-06-25 07: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围绕新质生产力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2024年06月25日 07: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魏传光

  提要

  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必须主动、系统、整体推进改革,以改革的重要突破激发发展活力。必须勇于开顶风船,以主动改革抢抓机遇,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应当承担也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1

  必须立足实际、面向未来,高水平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与进步始终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议题。生产力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无不是在有了重大的科技突破的基础上实现的。科技革命是引发科技范式以及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的科技变迁。世界经济史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兴产业的出现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现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新的大规模的技术变革就在眼前,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科技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新一轮科技革命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必须立足实际、面向未来,高水平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科技保障。

  新科技革命可催生出新兴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将加速调整,生产和消费方式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面临重塑,我们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从历史和实践来看,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因此,我国更应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大势下,要坚持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释放创新主体活力,加快创新技术的应用,实现科学和社会经济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通过“新工业革命”,谋求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掌握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问题、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我国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权,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贸易结构转型,通过信息技术革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强化经济和贸易强国的地位。需要以开放促改革,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以提升国际话语权,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2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面前,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必须主动、系统、整体推进改革,以改革的重要突破激发发展活力。必须勇于开顶风船,以主动改革抢抓机遇,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应当承担也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根本的动力机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其中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摆脱传统发展方式与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必然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产业政策等等,从而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概言之,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型生产关系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理论逻辑要求,也是实践逻辑使然。之所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理论层面讲,根本在于生产关系既可能成为新技术革命产生和生产力发展的“催生婆”和“加速器”,也可能成为“桎梏”和“抑制器”,特别是传统的生产关系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无法有效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快速迭代和灵活运作时,就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新型生产关系的支撑与完善。从实践层面讲,过去十多年,我国正是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从而取得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创新驱动动能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稳健的显著成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新质生产力之“新”也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之“新”,二者不可剥离。

  3

  进一步全面深化人才体制、科技体制、经济体制的综合改革

  新型生产关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其形成过程只能通过体制机制变革进行调整和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人才体制、科技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创新教育、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培育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规模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围绕未来一个时期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引得进、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当然还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是人才”的发展局面,通过完善薪酬制度、设立奖励基金、提升晋升机会等,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力要素活力,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提升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索。”科技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部署,一体推进。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重点改革,一是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科技应用的创新链路,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速度和效益。二是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对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三是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要按照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办事,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和项目管理模式,加强创新资源统筹,改进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现在,经济领域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如产权制度还不够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等等,这表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另外,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和最有力推动者,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更进一步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更高层次深化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高起点建立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更高水平完善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绿色转型体制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好企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使生产要素和商品都能顺畅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广袤而肥沃的土壤。

  (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