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企业发来的AI面试链接后,电脑屏幕上立即出现一个虚拟人物以及一行文字:欢迎参加此次AI面试,面试共有4道题目,准备好后请点击“开始”按钮作答……不少求职者对AI面试的冰冷、机械感到不适,也对AI的判断表示质疑。(6月12日《工人日报》)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AI面试逐渐成为企业招聘的新宠,这种高效便捷的招聘方式,能够在海量简历中快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招聘效率。同时,标准化的试题和算法评分,也提高了面试的精准度和客观性,的确为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AI面试带来的问题。如今,AI面试成为简历筛选后、笔试面试前的一道新“关卡”,其带来的冰冷感与机械性愈发凸显。求职者无法从AI面试官那里获得及时的反馈,更无法感知到面试官的情绪和态度。他们面对的,不过是一行行预设的问题和一个个没有温度的答案。这样的面试,更像是与机器的一场较量,而非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这种缺乏人情味的面试体验,让许多求职者感到不适和失望。
AI面试的“精度”固然令人称道,但“温度”的缺失却让人难以接受。企业招聘的初衷,是为了找到能够融入团队、共同发展的伙伴,而不仅仅是追求技能的匹配。这种融入和共同成长,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相比之下,AI面试虽然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但其机械化的提问和判断方式,却无法完全捕捉到求职者身上的这些“软性”特质,在招聘过程中过度依赖AI面试,可能会导致企业错失一些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