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三观的微短剧何以屡屡顶风上线

2024-06-07 08:00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毁三观的微短剧何以屡屡顶风上线

2024年06月07日 08:00   来源:北京日报   郑宇飞

  夸大婆媳矛盾,制造身份对立,渲染血腥暴力……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近日发布公告,网络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存在多重违规情况,提示相关播出平台予以处置。目前,多家平台已全面下架相关内容。

  又是浮夸的配方,还是狗血的套路。近些年,微短剧成为影视行业大热赛道,作品出现井喷,然而,诸如上述这般辣眼睛、毁三观的本子不在少数。原配手撕渣男,儿媳智斗婆婆,赘婿大杀四方,小白速成神功……极度浓缩的三五分钟内,打脸、反转、逆袭等“爽点”塞得满满当当。于“上头”的观众而言,这些内容荼毒精神审美、耗费时间金钱。而在其塑造的拟态环境中,那些不劳而获的成功神话、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粗暴降智的处事方式,冲击的则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违规剧集自当封杀,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垃圾内容何以能够顶风上线?这些年,从要求平台担好主体责任、建立行业“黑名单”机制,到加快制定审核细则、实施新备案流程,相关部门对微短剧的监管一直在加码。各平台也持续打击违规内容及账号,下线了两万多部违规剧集。但也要看到,相较传统影视剧,微短剧创作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参与主体复杂,产业链中众包外包模式普遍,很容易打规则“擦边球”。有媒体统计,截至今年6月1日,已有3309部微短剧在系统中完成备案并获上线备案号,其中剧名明确带有“总裁”“夫人”“娇妻”的仍有数百,看起来创作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监管的力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执行的精度。从剧本筹备,到拍摄过程,再到宣发模式,每一步都应有严格把关,特别是对那些明显有恶俗迎合意味的题材、人设,发放“通行证”时要慎之又慎。此外,如今微短剧仍以流量为运营前提。有业内人士表示,付费收入超八成用于购买流量,是一部爆款产生的基本逻辑。作为微短剧主要载体的平台,既然享受了利益分成,那么在尽到“通知—删除”的法定义务外,必须承担起“防患于未然”的把关责任。建立健全平台内容审核机制,通过灵活的流量分配引导从业者规范经营,绝不能什么“爽”就推什么。

  追求爆款没有原罪,但无底线输出必遭反噬。更何况,微短剧虽然短小,却并非不能承载内容厚度与思想密度。比如,《超越吧!阿娟》展现传统非遗“醒狮”,讲述小镇青年在大城市的打拼经历;《等你三千年》以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串联起邯郸历史文化,让影视与地方文旅巧妙碰撞……事实证明,要出圈不一定非要围着“老梗”打转、围着庸俗套路打转,树立精品意识,在质感中寻找网感,微短剧可以走出更高远的格局。

  数据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373.9亿元,约是两年前的10倍,2027年将有望突破1000亿元。可以说,微短剧已走过了草莽阶段,在向“精品时代”迈进的进程中,净化产业生态、坚持内容为王,才能实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成为传播价值的新鲜力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