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蓝天,长椅闲坐,仿佛置身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因能拍出电影同款画面,最近,北小河公园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好好的观赏草坪却遭了殃。
“你看哪里的草最秃,哪里就是最好机位。”如此打卡攻略令人膈应。平心而论,面对乱踩乱踏,公园管理方并非没有作为。可无论是安装监控,还是提示劝阻,都没能挡住一些游客的我行我素。近些年,类似为拍景而毁景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大片粉黛中胡乱打滚,把向日葵硬抠出表情包,为拍“落英缤纷”猛摇攀折花木……“辛苦种植几年,毁坏不过几天”,且越美越易遭殃,种种场景令人痛心。
文明游览是常识,为何总有大煞风景的行为?很多时候就图一个“出片”。随着互联网全面进入“光影时代”,社交分享成为人们休闲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很多旅游博主热衷种草引流,而推荐内容往往不是人文风光,而是如何拍出“氛围感”,其中不乏把出格行为当独家窍门的。一批游客也跟风拗造型、晒照片、求点赞,至于是否破坏了环境、影响了他人,违反了公序良俗乃至法律法规,就全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在一段视频、几张图片就能带火目的地的今天,如何面对涌来的人群,考验着相关方面的管理能力。从现实来看,多数景区公园都靠安保人员举个牌子、喊两嗓子,震慑力微不足道。加之身处陌生人社会,没有熟人视线下的文明耻感,一些人更会视而不见、明知故犯。因此,还是要用好执法手段,提高不文明行为的代价。无论是景区联动及时更新“黑名单”,还是鼓励“随手拍”形成互相监督,把曝光处罚落在具体行为人的头上,才能消除“法不责众”的心态。除了让规则长出牙齿,也要在引导上多想办法。比如有公园在旺季为游客设置“专属拍照区”,同时明确禁止直播、商拍时间段。提前把话说好、把圈划定,也能防止不必要的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