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茅台打比方”折射作风之弊

2024-05-30 14:02 来源:南方网

  近日,安徽滁州全椒经开区的一公司原料仓库发生火灾,部分污染水体外泄,导致滁河部分鱼虾死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前,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老百姓非常担心流入滁河的污水是否具有毒性,也期待生态环境部门的水质检测结果能够给出专业答复。带着一系列疑问,央视记者到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询问。滁州市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窦平说:“对消防的水,我认为没有必要做。”他还打了一个比方:“喝茅台也能喝死人。喝死人以后,需要对茅台做毒性分析吗?我认为没有必要。”窦平的言论引起网友热议——“一个局长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很炸裂”“局长茅台喝到头了”。

  言由心生。如果心系生态环境,关心民生福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这起滁河水质污染事件,就不会有如此“炸裂”的言论。如果心里只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躲就躲”,那么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听似有点道理,实则毫无根据。“拿茅台打比方”,本质上是懒政,没有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放在心上,没有把解决实际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话风反映作风。有理有据,背后是作风之实;信口开河,折射的是作风之弊。这起水质污染事件反映出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作风不严不实,程序意识、法治意识淡薄。“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5月29日,“全椒县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发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免去窦平同志的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和杨仁义同志的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职务。这一事件带来警示,为官不为不可取,为民谋事方可行。

  水质污染,令人痛心;个别干部信口开河,令人寒心。这起污染事件,是一起重大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后果十分严重,性质十分恶劣。事件的原因并不复杂,但处置过程拖延拖沓,造成严重后果。此次事件本可避免,但一些干部在处置过程中心存侥幸、乱作为,面对问题遮遮掩掩,总想蒙混过关,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个别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时信口开河,造成不良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痛定思痛、举一反三,要深刻汲取这起污染事件的教训,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真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把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久久为功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拿茅台打比方”折射作风之弊

2024年05月30日 14:02   来源:南方网   郭雪营

  近日,安徽滁州全椒经开区的一公司原料仓库发生火灾,部分污染水体外泄,导致滁河部分鱼虾死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前,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老百姓非常担心流入滁河的污水是否具有毒性,也期待生态环境部门的水质检测结果能够给出专业答复。带着一系列疑问,央视记者到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询问。滁州市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窦平说:“对消防的水,我认为没有必要做。”他还打了一个比方:“喝茅台也能喝死人。喝死人以后,需要对茅台做毒性分析吗?我认为没有必要。”窦平的言论引起网友热议——“一个局长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很炸裂”“局长茅台喝到头了”。

  言由心生。如果心系生态环境,关心民生福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这起滁河水质污染事件,就不会有如此“炸裂”的言论。如果心里只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躲就躲”,那么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听似有点道理,实则毫无根据。“拿茅台打比方”,本质上是懒政,没有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放在心上,没有把解决实际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话风反映作风。有理有据,背后是作风之实;信口开河,折射的是作风之弊。这起水质污染事件反映出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作风不严不实,程序意识、法治意识淡薄。“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5月29日,“全椒县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发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免去窦平同志的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和杨仁义同志的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职务。这一事件带来警示,为官不为不可取,为民谋事方可行。

  水质污染,令人痛心;个别干部信口开河,令人寒心。这起污染事件,是一起重大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后果十分严重,性质十分恶劣。事件的原因并不复杂,但处置过程拖延拖沓,造成严重后果。此次事件本可避免,但一些干部在处置过程中心存侥幸、乱作为,面对问题遮遮掩掩,总想蒙混过关,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个别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时信口开河,造成不良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痛定思痛、举一反三,要深刻汲取这起污染事件的教训,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真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把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久久为功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