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被要求背到20楼:规则执行的背后是责任

2024-05-27 06:53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网约车司机被要求背到20楼:规则执行的背后是责任

2024年05月27日 06:53   来源:红网   曹爱民

  近日,一段网约车司机与平台客服的对话在网上引起热议。网约车司机多次向平台客服询问,若乘客定位在20楼,是否需要将乘客背上20楼,客服的回答“是”。如此荒谬的要求,令很多网友感到吃惊,也有网友调侃,“我要下单,去珠穆朗玛峰”。

  事实上,与之类似的事件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武汉一名无臂男子在出地铁站时,被工作人员要求出示残疾人证,否则无法享受免费乘车;外卖小哥遭遇交通事故或恶劣天气等不可抗拒力,但因未能准时将外卖送达仍被罚款;某地城管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与摊贩之间的关系而激化矛盾,甚至演变为暴力执法……

  以上种种现象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规则的执行缺乏人性化。执行者只是死守规则,简单、机械地选择“非黑即白”的处理方式,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不领会规则制定的初心和要旨,甚至陷入抱残守缺、教条主义的泥淖。

  那么,规则的执行为什么会缺乏人性化?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敢担责。网约车客服要求网约车司机将乘客“背上20楼”,明知不合理而仍然坚持,应该就是害怕被扣上“不遵守规定”的帽子而被问责。武汉地铁工作人员一味坚持让无臂男子出示残疾人证,明显也是担心自己失于职守。他们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往往认为,只要按照规则行事,就没有责任了。

  不敢担责就不敢轻易冒险。只是机械、生硬地按照规则来执行,呆在规则执行的“安全区”中,规则仿佛成了躲避责任的“挡箭牌”。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因此,规则的执行也需要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要敢于担责。

  敢于担责与执行规则是殊途同归。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而执行就离不开责任担当。执行规则体现的是整体性的要求,代表着制度的庄严与神圣;敢于担责体现的是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和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履行职责,共同作用于目标的实现。

  敢于担责有助于应对和处理偶发或特殊事件。规则的制定体现的是一般的原则和要求,即使有具体的规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每一种特殊情况都考虑到。现实生活是复杂多样的,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例外。这就需要执行者善于领会规则的精神和实质,具备同理心、敢于担责,灵活应对和处置,否则规则的执行就会出现偏颇,也难免碰壁。

  敢于担责还能够促进创新,形成特色经验和做法。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敢于担责,不仅是一种精神品质,更是创新之舟的“助推器”。敢于担责就更能够把握机遇、突破旧有思维和模式、尝试新事物,为创新创造条件和扫清障碍,进而获得独特的实践成果。“最多跑一次”“枫桥经验”等诸多做法和经验的背后无不是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驱动与体现。

  规则的执行者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机器人”,而应是具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充满人性关怀的活生生的人。当然,敢于担责的实现,仅靠个人还不够,也需要有宽容和人性化的制度管理氛围,这样才能让人人“敢担责”,人人“愿担责”,以责任之“灯”,照亮规则之“径”。如果在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事事动辄得咎,就会人人自危,规则的执行就容易被当成是别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别忘了,规则制定的初衷可不是为了“治人”,而是为了更好的“人治”。难道不是吗?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