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至5日,*ST深天、*ST美讯先后因市值低于3亿元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若相关公司股票收盘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可能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被交易所终止上市。这也意味着A股市场或首现“市值退市股”,退市渠道将再度拓宽。继“面值退”之后,“市值退”也将成为促进市场优胜劣汰的一大利器。
目前,在沪深两市中,若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价值均低于3亿元,将触发市值退市。A股市场上,自2021年7月份相关规定施行以来,尚未出现过市值退市案例。
触及市值退市指标的公司往往因基本面堪忧导致市值不断缩水,本身就暗藏不小的风险隐患。以*ST深天为例,该公司此前已受到多重风险警示,存在2023年度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资金占用情形严重、公司及实控人被采取监管措施等风险。同时,这类小市值公司大多缺乏投资价值。因此,投资者“用脚投票”直接将市值极低的风险公司清出市场,净化了市场生态,有利于引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加速A股市场优胜劣汰。
市值退市机制的落地生根,离不开制度保障。事实上,证券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完善退市制度,拓宽退市渠道。新“国九条”要求“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底,沪深交易所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将主板上市公司相关市值指标由3亿元提高至5亿元,自今年10月30日起施行。这进一步提高了市值退市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