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展coser模仿科比遇难场景,“玩梗”不能丢失基本底线

2024-06-04 07:09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漫展coser模仿科比遇难场景,“玩梗”不能丢失基本底线

2024年06月04日 07:09   来源:红网   许梦萍

  6月2日,网友上传的一段漫展中有coser(注:角色扮演者)模仿科比遇难场景的视频引发了网友争议。在视频中,一名男性coser头戴科比面具,用饮料瓶和纸板组装成直升机的样子,趴在地上模仿科比直升机遇难场景,另有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男性coser在旁边举着相机围着模仿科比的coser来回拍照。有网友表示,“这样玩梗真的一点也不好笑”,“不能理解这位所谓的Coser,不懂得尊重吗,特别是还用事故作为表演的一环,不该如此恶毒吧”,“你可以模仿科比,但模仿他去世,这个太不尊重人了……”但在这条视频相关的评论区,还在乐此不疲的玩梗的人依然不在少数。(6月3日《扬子晚报》)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各种“梗”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幽默诙谐的形式,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和表达手段。但是,玩梗也应该有所节制,以灾难为背景的“创作”,暴露出了一部分人对于生命与死亡话题的轻率和无知,而这样的“玩梗”也真的一点也不好笑。

  理性表达不喜欢或不同意见是每个人的权利,但这种表达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篮球的殿堂中,科比·布莱恩特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一代传奇。然而,正如许多公众人物一样,科比的形象并非只有光明的一面。2003年的鹰郡事件、2011年的离婚风波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公众形象造成了损害。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名为“地狱笑话”的梗,这些“地狱笑话”不仅仅是对科比私德有亏、品行不端的嘲讽,更有一些人以科比坠机事故为乐,制作搞笑视频嘲弄他的死亡等等。尽管互联网赋予了我们表达自由的权利,这种自由并非没有界限。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个人,可以对他们的行为提出批评,但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理性和尊重的基础之上。

  此外,以灾难为背景的“创作”,不仅背离了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也暴露出了一部分人对于生命与死亡话题的轻率和无知。将不幸的事故消解为一场搞笑表演,用悲剧来制造笑点,不仅伤害了逝者的亲友,也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在创意和表达自由的大旗下,人们确实享有模仿名人,甚至进行夸张演绎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可以无限制消费他们的形象。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个体,每个人的痛苦和不幸,都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与同情,而非成为他人娱乐和消遣的对象。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吴炜华曾指出“玩梗”的适度性——是“是善于鉴别,去芜存菁”,而过度玩梗,则会陷入负能量的漩涡。适度的“玩梗”,可以被视为一种智慧和幽默感的体现,然而,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演变成一种文化的同质化和思考的浅薄化。特别是当“玩梗”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跟风行为时,“梗”可能被用作传播负能量的工具。尤其是一些低俗、带有攻击性的梗,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用户为了追求所谓的“搞笑”效果,从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

  人无完人,科比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攻击和嘲笑他的一切,更不应该用恶搞和嘲讽,来对待一个已经离世的运动员。在追求笑声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审慎地考虑我们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虽然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言论和模仿他人的权利,但玩梗也不应丢失基本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底线。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