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查无此人”!
5月21日晚,网红圈发生“地震”:“王红权星”“鲍鱼家姐”“柏公子”等多位百万级网红被各大社交平台封号、禁言,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一片叫好,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满墙的大牌包包、各式各样的帝王绿翡翠珠宝、出入奢侈品牌店众星捧月、在国内外各大拍卖行参拍从不手软,自称“在北京拥有7套豪宅,全身没有八位数不出门”……在社交媒体上,“王红权星”们所展现的“富豪生活”,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将“炫富”当作成功的唯一标识,极尽营造“人设”之能事,本质上是在宣扬拜金主义,鼓吹奢靡之风,无形之中传播了社会焦虑,激发了怨恨情绪,加剧了盲目攀比,也破坏了网络生态,绝非只是单纯的个人行为。
若不狠刹这股歪风邪气,危害可想而知。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心智尚未足够成熟,缺乏对财富的批判认知,这种带毒的“凡尔赛”可能会引发模仿效应,助燃一夜成名的“虚火”,无形之中消解努力奋斗、脚踏实地的意义,为荒谬的“读书无用论”开辟市场。
事实上,有些“炫富”压根就是自导自演——利用一些人的猎奇心理,打着“体验生活”的旗号,故意制造精致的假象,其真正目的是引流变现。有媒体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只需花10多元,便可购买大量制造高端朋友圈人设的素材。只要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其中的自相矛盾:既然如此“有钱任性”,为何还要想方设法地“卖货致富”、主打一个“吸睛就是吸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