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显示医生预约满员,陪诊师收费500元后仍能挂上号……《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本来为了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在医院就诊时的陪伴需求而产生的陪诊师,正在悄悄变味儿——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
陪诊师作为一个新兴角色,初衷是为了满足一些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的陪伴需求: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找一个陪诊师能够减少跑腿的折腾;一些外地患者不熟悉医院的就医流程,依靠陪诊师可以更高效地获取医疗服务。近年来,陪诊师从小众职业逐渐走向大众视野,为很多患者提供了方便,从业者的收入更是水涨船高。但从媒体调查来看,陪诊服务兴起的同时,乱象也在逐渐滋长,一些黄牛化身陪诊师倒卖号源,让这一行业鱼龙混杂。
有需求就有市场,陪诊服务的价格再高,都是一种市场行为。陪诊师的存在,不仅仅是跑腿代办,更是利用信息优势,为患者减负。这种信息优势,当然不能成为一种倒卖工具。
像报道提到,一些陪诊师打着陪诊的旗号收取高额费用帮患者挂号,这已然超出了正当的陪诊服务范畴,本质上就是“黄牛倒号”。陪诊师变“黄牛”,不仅扰乱了医疗秩序,也影响患者就医体验,损害患者利益。
不管是黄牛化身陪诊师,还是原本就从事陪诊服务的陪诊师铤而走险,越界干起了“黄牛倒号”的业务,除了利益诱惑太大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以陪诊的名义“倒号”,相对更加隐蔽,可以躲避监管。这些稀缺的专家号,被陪诊师暗中高价售卖获利——陪诊师的出现原本是为了给患者减负,现在却变成额外增加的经济负担——号源被垄断后,患者通过公开渠道挂到号的难度增加,想要就诊,就只能额外加价几百元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