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作妖,当“猛药”去疴

2024-04-26 08:10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神药”作妖,当“猛药”去疴

2024年04月26日 08:10   来源:南方日报   钟颐

  有句经典的广告词:“别看广告看疗效。”所谓“神药”,不外乎广告里“包治百病”,一看疗效处处是“坑”。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专项打击“铁拳”行动中,将“神医”“神药”等广告行为纳入其中。但部分大型第三方平台的医药专区“神药”广告仍然频现且不断迭代,“包治百病”“成功率99%以上”等夸大疗效的描述,是这些违法广告的典型用语。

  “神药”之弊,其例甚多。比如,曾卖遍全国的“863复活丹”,声称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售价1000元至6980元不等,实为每盒成本仅为14.6元的淀粉丸。有的“神药”或许有那么一点作用,但实在吹嘘得太离谱,一经深究便漏洞百出;有的属于非法自制药,含有违禁成分,不仅不能治病,还会让病情雪上加霜。

  一边是严打,一边是“回潮”,“神药”何以变成“打不死的小强”?说来说去都逃不过一个“利”字:背后是巨大的市场利润,面前又是较低的违法成本。加之不少“神药”及其广告主体分散、隐蔽性强,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若是像“打地鼠”一样去被动防守,难免力有不逮。

  俗话说:“麻绳专挑细处断。”从各类报道中可见,被“神药”坑蒙拐骗的,往往以老年人居多,有人甚至深信不疑、浑然不觉。应当看到,尽管这是一个科学至上的时代,但神秘主义倾向仍有一定市场,本来并不神的“神药”,经过种种心理暗示,反而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让“铁拳”更硬,需要打出组合拳。今年4月初,在“铁拳”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就表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健全广告监测制度机制,在确保对传统媒体开展持续性广告监管的同时,不断提高互联网广告监测能力。在其几天前公布的2023年“神医”“神药”广告违法典型案例中,发布渠道几乎都是第三方网络平台或自有网站。因此,转变监管模式和思路,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倒逼其提高自治能力,增强合规经营意识,着实很有必要。毕竟从准入和技术层面来看,无论是对商家的资质和信誉管理,还是对虚假宣传的实时监测和围追堵截,平台都责无旁贷,也更有优势。

  “神药”作妖,当“猛药”去疴。在行政力量的内部协同方面,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不妨整合网信、工信等网络监测资源,强化对医疗领域广告的审查,提高违法成本和联合惩戒力度。

  当然,曝光典型案例,也是一堂消费警示课。对于此类江湖骗术,需要不断擦亮双眼,提高自身“免疫力”,任凭群魔乱舞,“我自岿然不动”。最近,深圳卫健委用一种很潮的“姿势”上了热搜,其发布“霸总”短视频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科普了乳腺癌趁早治等多个知识点,被网友称赞“好上头”。循此思路,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打造其喜闻乐见的医疗健康科普内容,不失为一个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