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作妖,当“猛药”去疴

2024-04-26 08:10 来源:南方日报

  有句经典的广告词:“别看广告看疗效。”所谓“神药”,不外乎广告里“包治百病”,一看疗效处处是“坑”。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专项打击“铁拳”行动中,将“神医”“神药”等广告行为纳入其中。但部分大型第三方平台的医药专区“神药”广告仍然频现且不断迭代,“包治百病”“成功率99%以上”等夸大疗效的描述,是这些违法广告的典型用语。

  “神药”之弊,其例甚多。比如,曾卖遍全国的“863复活丹”,声称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售价1000元至6980元不等,实为每盒成本仅为14.6元的淀粉丸。有的“神药”或许有那么一点作用,但实在吹嘘得太离谱,一经深究便漏洞百出;有的属于非法自制药,含有违禁成分,不仅不能治病,还会让病情雪上加霜。

  一边是严打,一边是“回潮”,“神药”何以变成“打不死的小强”?说来说去都逃不过一个“利”字:背后是巨大的市场利润,面前又是较低的违法成本。加之不少“神药”及其广告主体分散、隐蔽性强,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若是像“打地鼠”一样去被动防守,难免力有不逮。

  俗话说:“麻绳专挑细处断。”从各类报道中可见,被“神药”坑蒙拐骗的,往往以老年人居多,有人甚至深信不疑、浑然不觉。应当看到,尽管这是一个科学至上的时代,但神秘主义倾向仍有一定市场,本来并不神的“神药”,经过种种心理暗示,反而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让“铁拳”更硬,需要打出组合拳。今年4月初,在“铁拳”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就表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健全广告监测制度机制,在确保对传统媒体开展持续性广告监管的同时,不断提高互联网广告监测能力。在其几天前公布的2023年“神医”“神药”广告违法典型案例中,发布渠道几乎都是第三方网络平台或自有网站。因此,转变监管模式和思路,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倒逼其提高自治能力,增强合规经营意识,着实很有必要。毕竟从准入和技术层面来看,无论是对商家的资质和信誉管理,还是对虚假宣传的实时监测和围追堵截,平台都责无旁贷,也更有优势。

  “神药”作妖,当“猛药”去疴。在行政力量的内部协同方面,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不妨整合网信、工信等网络监测资源,强化对医疗领域广告的审查,提高违法成本和联合惩戒力度。

  当然,曝光典型案例,也是一堂消费警示课。对于此类江湖骗术,需要不断擦亮双眼,提高自身“免疫力”,任凭群魔乱舞,“我自岿然不动”。最近,深圳卫健委用一种很潮的“姿势”上了热搜,其发布“霸总”短视频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科普了乳腺癌趁早治等多个知识点,被网友称赞“好上头”。循此思路,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打造其喜闻乐见的医疗健康科普内容,不失为一个努力的方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神药”作妖,当“猛药”去疴

2024年04月26日 08:10   来源:南方日报   钟颐

  有句经典的广告词:“别看广告看疗效。”所谓“神药”,不外乎广告里“包治百病”,一看疗效处处是“坑”。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专项打击“铁拳”行动中,将“神医”“神药”等广告行为纳入其中。但部分大型第三方平台的医药专区“神药”广告仍然频现且不断迭代,“包治百病”“成功率99%以上”等夸大疗效的描述,是这些违法广告的典型用语。

  “神药”之弊,其例甚多。比如,曾卖遍全国的“863复活丹”,声称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售价1000元至6980元不等,实为每盒成本仅为14.6元的淀粉丸。有的“神药”或许有那么一点作用,但实在吹嘘得太离谱,一经深究便漏洞百出;有的属于非法自制药,含有违禁成分,不仅不能治病,还会让病情雪上加霜。

  一边是严打,一边是“回潮”,“神药”何以变成“打不死的小强”?说来说去都逃不过一个“利”字:背后是巨大的市场利润,面前又是较低的违法成本。加之不少“神药”及其广告主体分散、隐蔽性强,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若是像“打地鼠”一样去被动防守,难免力有不逮。

  俗话说:“麻绳专挑细处断。”从各类报道中可见,被“神药”坑蒙拐骗的,往往以老年人居多,有人甚至深信不疑、浑然不觉。应当看到,尽管这是一个科学至上的时代,但神秘主义倾向仍有一定市场,本来并不神的“神药”,经过种种心理暗示,反而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让“铁拳”更硬,需要打出组合拳。今年4月初,在“铁拳”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就表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健全广告监测制度机制,在确保对传统媒体开展持续性广告监管的同时,不断提高互联网广告监测能力。在其几天前公布的2023年“神医”“神药”广告违法典型案例中,发布渠道几乎都是第三方网络平台或自有网站。因此,转变监管模式和思路,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倒逼其提高自治能力,增强合规经营意识,着实很有必要。毕竟从准入和技术层面来看,无论是对商家的资质和信誉管理,还是对虚假宣传的实时监测和围追堵截,平台都责无旁贷,也更有优势。

  “神药”作妖,当“猛药”去疴。在行政力量的内部协同方面,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不妨整合网信、工信等网络监测资源,强化对医疗领域广告的审查,提高违法成本和联合惩戒力度。

  当然,曝光典型案例,也是一堂消费警示课。对于此类江湖骗术,需要不断擦亮双眼,提高自身“免疫力”,任凭群魔乱舞,“我自岿然不动”。最近,深圳卫健委用一种很潮的“姿势”上了热搜,其发布“霸总”短视频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科普了乳腺癌趁早治等多个知识点,被网友称赞“好上头”。循此思路,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打造其喜闻乐见的医疗健康科普内容,不失为一个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