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要不要脸”的问题划个边界了

2024-04-22 07:38 来源:扬子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该给“要不要脸”的问题划个边界了

2024年04月22日 07:38   来源:扬子晚报   王琦 卞广春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身份认证、办理各项事务的重要环节之一,但伴随着应用的铺开,关于人脸识别“影响个人信息安全”和“过度采集”等争议也随之而来。近日,媒体就报道了部分医院刷脸才能挂号和特殊人群因无法刷脸而遭遇“办事难”等问题。今天,我们选取两篇读者来稿,聚焦人脸识别技术的采集边界和应用边界话题。哪些场景必须“要脸”?哪些情况又可以“不要脸”?欢迎大家讨论。

  刷脸挂号?过度采集也是种病

  近日,北京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某家医院的小程序挂号时,不仅需要先填写就诊人信息,还需要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但另换一家医院后,只需填写就诊人信息就能预约挂号。“人脸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有的医院需要有的不需要,不禁让人疑惑一些医院是否随意和过度索要个人信息。”刘先生说。(4月20日工人日报)

  有关医院小程序“刷脸”挂号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些医院在患者线上挂号时,除了要求填写基本信息外,还增加了人脸识别验证环节。这种做法看似高科技、现代化,实则涉及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且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都值得商榷。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其应用本应为生活带来便利,但在此场景中却可能变成侵犯个人隐私的“利器”。在挂号过程中,强制要求进行人脸识别,无疑增加了患者个人信息的暴露风险。尤其是在网络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任何信息的泄露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预测的危害。

  从患者体验的角度来看,人脸识别环节也显得多余且繁琐。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本身就已经承受着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压力,额外的验证步骤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医院作为服务机构,理应提供简洁、高效的挂号流程,而非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更为关键的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医院在采集患者信息时应遵循“最少够用”原则,即仅收集为实现服务目的所必需的最少信息。显然,人脸识别信息并非挂号的必需信息,因此,强制采集这一信息可能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此外,不同医院在挂号信息收集方面的差异也反映出当前医疗信息管理的混乱现状。一些医院要求填写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等与医疗活动无直接关联的信息,这不仅违背了信息收集的“最少够用”原则,还可能引发患者对信息安全的担忧。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医院应重新审视其信息采集政策,去除不必要的、涉及隐私的信息收集要求。其次,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对医院的挂号系统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其合法、合规、合理。最后,作为患者,我们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非必要的个人信息采集要求,应勇于说“不”。

  当然,医院增加人脸识别等验证环节,可能也是出于对“黄牛”倒号的担忧。然而,防治“黄牛”应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如强化线上挂号系统的技术防护、严格审核挂号信息的真实性等,而非以牺牲患者隐私为代价。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尤为重要。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更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因此,医院“刷脸”挂号这一做法亟待叫停,以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医疗环境。同时,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监管,确保个人信息在合理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王琦

  别让刷不了脸的人群困在系统里

  “眨眼未通过。”伴随着一遍遍提示音,苏洪泰已经尝试上百次人脸识别认证。近日,他在微信上申请医保码时遇到了困难。“我只要有空,就不停刷,还找人在我的眼皮上贴纸,刷了上百次,总算通过了。”46岁的苏洪泰因为先天性遗传,眼睛在小时候就完全失明了,两只眼睛几乎没有了眼球,深深凹陷,甚至做不了简单的“眨眼”动作。(4月19日央广网)

  据报道,除了医保认证,苏洪泰这些年在银行、医院办理事务时,总能遇到人脸识别带来的阻碍。两年前,他准备开一家针灸推拿店,在申请营业执照的时候,由于需要人脸识别,一直没有成功,后来打电话逐级申请,才走了人工审核。一年后,他在重新审核中又遇到了麻烦。近几年他在办理不少业务时需要刷脸认证,让他感到“不胜其烦”。

  刷脸认证方便了一部分居民进行身份识别,却困住了与苏洪泰一样的许多特殊人群。点头、摇头、眨眼、张嘴,普通人做起来简单,对某些特殊人群却不容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残疾人总人数达8591.4万人,占总人口的6.34%。

  事实上,除了盲人,面部烧伤患者、脑瘫、面瘫、老年痴呆症患者、唐氏综合征等患者,也是刷脸的困难群体。他们不仅享受不了便利,还在办理与自己相关的事务时受阻——时间性不强的事务确实可以缓一缓处理,有些紧急的事情却不行,比如坐高铁怎么办?一旦因为无法刷脸进站错过了时间,就只能去柜台重新买票。

  人脸识别是一种借助网络的远程识别方式,客观上讲,刷脸认证在方便当事人的同时,更是相关业务机构程序优化、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防止徇私舞弊的应对措施。然而,特殊人群无法刷脸,既是新兴技术领域的一大难题,也是特殊人群办事的一大障碍。银行、人社、医保、交通出行、行政事务处理等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网络系统,要推进技术持续升级,为特殊人群刷脸提供方便,或者寻找适应特殊群体的认证识别方式,比如通过线下身份识别等办法,加快事务办理进度。

  此外,政策环节也要推进无障碍服务建设,对特殊人群进行特殊对待,不能将无法刷脸的特殊人群关在“门外”。换句话说,在改变不了“刷脸认证是认证方式”的情况下,就别让刷脸认证成为业务办理通过的“唯一选项”。

  总之,不论是人脸识别的技术普及和应用,还是政策层面关于身份认证的规范,都应当尽可能地不落下任何一个人,不限制和影响任何一个人的正当权益。网络普及和科技进步,应当让人越来越方便、快捷和愉悦,而不是让人越来越尴尬、退缩和无奈。哪怕是极少一部分人甚至极个别人,也要借助各种方法实现精准对接,最终实现服务上的无差别和无障碍。毕竟,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给人制造障碍的。 卞广春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