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鹅成年轻人“新宠”,被抓住的是大鹅还是我们?

2024-04-22 07:08 来源:红网

  近期,一款名为“抓大鹅”的小程序游戏在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大学生之间,“大鹅”成为了大学生们近期的“新宠”。在寝室床上、在教室座位上、在公司工位上,都能看到有人在“抓大鹅”,有的人还因为抓大鹅而摔坏了手机、影响了身体健康。“你抓到过大鹅吗”成为他们近期的社交新话题。

  据了解,“抓大鹅”是一款小程序游戏,在抖音、微信两个平台皆可进行。在抓大鹅游戏中,玩家需在主界面选择三个相同的物体进行消除,当所有物体全部消除,即完成挑战,也就是抓到了“大鹅”。这款游戏既具有简单易上手的娱乐性,又有“由易到难”关卡设计的挑战性,吸引了众多玩家。

  浏览社交平台,众多网友分享自己或是身边的同学“抓大鹅”的过程和姿态。从网友们分享的视频来看,很多大学生除了在空闲时刻时“抓大鹅”,在寝室和教室里,他们也在上下左右颠动手机,甚至有的同学在上课时间、吃饭时间、休息时间,仍然在“废寝忘食”地“抓大鹅”。为了抓到“大鹅”,很多年轻人沉迷在游戏中,有的人甚至还因为“抓大鹅”导致手腕扭伤,影响其身体健康。

  “抓大鹅”作为一个“新兴游戏”,为什么会吸引众多年轻人的注意力,并成为一种流行?总结其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拿捏了“用户心理”。参考之前的“羊了个羊”“合成大西瓜”“跳一跳”等小程序游戏,不难发现这类游戏都有着操作简单易上手、成瘾性强这样的特点,并且“抓大鹅”还通过“分享复活”这样的方式提高了用户广度,它推出的对战模式、地区排名等机制,激发了用户胜负欲也是让这款游戏成为“爆款”、“抓住”众多用户的重要原因。

  无论如何,“抓大鹅”本质上只是一款休闲小游戏,在大家空闲时间提供一种娱乐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劳逸结合的选择,但是如果太沉迷其中,甚至到了不分时间、地点、场合都想要进行游戏的地步,那么“大鹅”被我们抓住的同时,我们也同样被“大鹅”抓住了。大家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与使用游戏,学会进行自我管理与控制,将时间和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鹅成年轻人“新宠”,被抓住的是大鹅还是我们?

2024年04月22日 07:08   来源:红网   钟琪琪

  近期,一款名为“抓大鹅”的小程序游戏在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大学生之间,“大鹅”成为了大学生们近期的“新宠”。在寝室床上、在教室座位上、在公司工位上,都能看到有人在“抓大鹅”,有的人还因为抓大鹅而摔坏了手机、影响了身体健康。“你抓到过大鹅吗”成为他们近期的社交新话题。

  据了解,“抓大鹅”是一款小程序游戏,在抖音、微信两个平台皆可进行。在抓大鹅游戏中,玩家需在主界面选择三个相同的物体进行消除,当所有物体全部消除,即完成挑战,也就是抓到了“大鹅”。这款游戏既具有简单易上手的娱乐性,又有“由易到难”关卡设计的挑战性,吸引了众多玩家。

  浏览社交平台,众多网友分享自己或是身边的同学“抓大鹅”的过程和姿态。从网友们分享的视频来看,很多大学生除了在空闲时刻时“抓大鹅”,在寝室和教室里,他们也在上下左右颠动手机,甚至有的同学在上课时间、吃饭时间、休息时间,仍然在“废寝忘食”地“抓大鹅”。为了抓到“大鹅”,很多年轻人沉迷在游戏中,有的人甚至还因为“抓大鹅”导致手腕扭伤,影响其身体健康。

  “抓大鹅”作为一个“新兴游戏”,为什么会吸引众多年轻人的注意力,并成为一种流行?总结其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拿捏了“用户心理”。参考之前的“羊了个羊”“合成大西瓜”“跳一跳”等小程序游戏,不难发现这类游戏都有着操作简单易上手、成瘾性强这样的特点,并且“抓大鹅”还通过“分享复活”这样的方式提高了用户广度,它推出的对战模式、地区排名等机制,激发了用户胜负欲也是让这款游戏成为“爆款”、“抓住”众多用户的重要原因。

  无论如何,“抓大鹅”本质上只是一款休闲小游戏,在大家空闲时间提供一种娱乐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劳逸结合的选择,但是如果太沉迷其中,甚至到了不分时间、地点、场合都想要进行游戏的地步,那么“大鹅”被我们抓住的同时,我们也同样被“大鹅”抓住了。大家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与使用游戏,学会进行自我管理与控制,将时间和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