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风潮——玩“烟卡”。据4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烟卡”在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地小学校园中流行起来,一些学生“拍烟卡”上瘾,还有学生“拍烟卡”已脱离了游戏层面,正在升级为“赌博”。在部分校园周边的商店,有商家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助长了这一不良风气。
继盘手串、耍萝卜刀之后,又一款游戏风靡校园。据报道,“烟卡”由废弃的烟盒制作而成,学生们聚在一起,以空掌心击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他们还会根据香烟档次将卡分等级,谁拥有的卡多且贵,就有炫耀资本。对此,有人忧虑重重,将其视为潜在风险;有人则认为这只是孩子们嬉戏的一种方式,不必过于紧张。
诚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80后”“90后”也有类似的玩具,比如曾经的“拍四角”游戏就和“拍烟卡”比较接近,况且玩“烟卡”总比沉迷手机、短视频、网络游戏要好一些,但“烟卡”风靡校园引发担忧并非小题大做。当一种游戏逐渐升级为“赌博”,当孩子们为了赢得更多的“烟卡”而翻垃圾桶、放松学业,当零花钱被大手大脚地用于买卖“烟卡”,这就已经超出了玩耍嬉戏的范畴,成了一个需要警惕的社会问题。
说白了,需要警惕的不是孩子们之间自发兴起的游戏,而是游离于游戏之外、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烟卡”流行的低龄化趋势,会导致未成年人更早地接触烟草制品,甚至在心里种下吸烟的“种子”。这对尚处于生理发育阶段、对吸烟危害认知不足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