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了高楼大厦,部分居民时而怀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工作日里积累了不少压力,趁着周末闲暇,也有不少年轻人乐得体验“一日农夫”。近日,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书房社区的共享菜园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雨后,不少社区居民提着水桶、扛起锄头,脸上洋溢着笑容。
从一片撂荒地到生机勃勃的菜园,一个“金点子”带动了域内居民共同耕耘。该社区规划中的土地分为两块,大的部分由社区合作社统一打理,计划打造露营基地,统一种植形成大景观。小的这块则是供居民们认领的共享菜园,费用按年计算,社区对感兴趣的居民提供农技指导。
有的居民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一天不干农活感觉浑身不利索”;有的居民将菜园当成了亲子教育基地、“家庭团建”新去处,鼓励孩子热爱劳动,亲近自然;有人觉得自家种出的蔬菜绿色无公害,吃起来放心;即便没有认领土地,也有不少人喜欢到菜地周围走一走,看一看,呼吸新鲜的空气,嗅闻泥土的芬芳。共享菜园成了社区的“共享景观”,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提供了舒适的社交空间。
共享菜园并非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近年来,多地都曾开展此类尝试。在上海,有不少商业用途的共享菜园已经进入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备受投资人青睐。除了提供土地租用之外,这些菜园还一站式售卖种子化肥等农资,并针对上班族的生活节奏提供不同程度的托管服务,让内心向往“诗和远方”但时间、体力和劳动技能有限的群体也能轻松参与其中。
在广东湛江,霞山区东纯村利用自身联通城乡的区位优势,将共享菜园做成了乡村旅游的精品项目,开展产业融合的新尝试。市民周末来种菜,顺便体验“亲子游、休闲游、生态游、美食游”等关联活动,务工村民平日里代耕,开拓了新的增收渠道。部分运营者还引入智能农场概念,开通“慢直播”服务,不仅丰富了租客的体验,还能让特色农产品“露露脸”,助力农村电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