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近日,这一话题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榜,引发众多网友共鸣。相关讨论将各大社交App“热衷”的熟人推荐机制带入了舆论关注的风口。不少网友表示感觉到了冒犯,“你推送的人我认识,猜猜我们为什么不是好友?”
所谓的熟人推荐机制,是算法精准推荐的一种典型表现。其原理并不复杂——社交平台通过读取用户的通讯录,向用户推荐通讯录好友,并且读取好友的通讯录,寻找可能存在的共同好友并进行推荐。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类似消息,比如“他可能是你朋友”“你的朋友正在看”“你关注的1人是TA的朋友”等。
算法此举的初衷可能是帮助用户在平台里织密社交网络,形成更强大的社交磁场,然而在这个磁场中,越是熟人,越往往可能是“同极相斥”。这并不难理解,比如有很多网友,平日里言行举止端庄大方,但在社交平台中却喜欢通过畅所欲言甚至胡言乱语的方式解压。他们之所以敢于如此“放飞自我”,正是因为“反正这里没人认识我”。而一旦被熟人发现,其尴尬可想而知。甚至有网友表示,“吐槽室友的帖子被室友刷到了到底是什么体验啊”。
更进一步看,网友们对于熟人推荐机制的反面意见,折射的是他们对于“两个边界”的守护。一是私人与群体的边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秘密世界,生活中也有自己的“秘密花园”,在互联网时代,一些社交平台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这是一片私人的、不想被发现与涉足的“净土”,因此我们才可以放心地说想说的话,听想听的歌。二是网络与现实的边界。正如有网友所说的,“现实中我们是同事是同学,但在网上请你不要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