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致谢“找茬者” 良性互动提升旅游品质

2024-04-02 15: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据报道,不久前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浙江丽水云和梯田景区日前向广大游客发出1800余条感谢短信。这些游客都是对景区提出意见建议的“找茬者”。对于意见建议被采纳的“找茬者”,景区给予相应的话费奖励。

  愿意“听劝”是前提

  如今,景区之间面临着激烈竞争。只有更接地气,景区的管理服务才有底气,决策才有人气。不论是指出英文翻译问题,还是建议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女厕配置,“找茬者”从游客变身景区监督员的实践,为景区“更上一层楼”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详细

  很多时候,一些景区在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上也做了不少工作,可为什么游客并不买账?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游客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相反,高度重视游客体验,用心倾听游客意见建议,就容易形成景区与游客“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详细

  适时“改进”是担当

  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出游随时分享,通过“行走和记录”细节化、全景化地呈现出一个景区的优劣,并且以自己的实践体验和现场观感对景区进行综合性评价,给予其他人更多的参考价值和评价结论,对公众的消费选择具有不小的影响力。【详细

  遇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推动解决什么。如果说对意见建议的承受力体现了一种自信,那么改进不足的行动力则体现了一种担当。据报道,该景区已将不少中肯的民间智慧转化为改进的举措和行动,推动了景区提档升级,提升了游客旅游品质。这何尝不是一种互惠共赢?【详细

  提升“品质”是根本

  随着天气转暖,赏花、出游等多元化需求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走热,近期旅游消费有望迎来小高峰。热潮之下,我们更加期盼景区和商家能够持续提升文旅产品的供给品质。事实上,但凡能成为旅游景点的,基本都有一笔可以挖掘的文化矿藏。【详细

  旅游目的地的打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时的“泼天富贵”也只是开始。景区要保持长期稳定发展,高质量一定是关键词。高质量的旅游公共设施、高质量的营商环境、高质量的产品开发、高质量的市场推广、高质量的城市治理、高质量的人才吸引等,都应该是题中之义。【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北京日报、环球时报、河北新闻网)

  V视角:

  @幸运豆:能听得进意见,不错。

  @零食很忙:这才是以游客为中心。

  @小新:格局与胸怀,同样是景区的一张名片。

  @春天到:值得其他景区学习借鉴。

  @一直到永远:听劝后,还得好好改进才行。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对于旅游体验必然有不同的需求。游客愿意“找茬”,那是对景区还有期待。如果游客只会一味说好或是懒得评价,那对于景区发展才是最糟糕的事情呢!提升游客满意度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然,景区“听劝”后还得“真干”,要下功夫做好旅游资源的挖掘打造、基础服务的建设保障、文旅体验模式的创新设计等,如此才有可能成为文旅发展中“卷出圈”的优胜者。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景区致谢“找茬者” 良性互动提升旅游品质

2024年04月02日 15: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据报道,不久前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浙江丽水云和梯田景区日前向广大游客发出1800余条感谢短信。这些游客都是对景区提出意见建议的“找茬者”。对于意见建议被采纳的“找茬者”,景区给予相应的话费奖励。

  愿意“听劝”是前提

  如今,景区之间面临着激烈竞争。只有更接地气,景区的管理服务才有底气,决策才有人气。不论是指出英文翻译问题,还是建议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女厕配置,“找茬者”从游客变身景区监督员的实践,为景区“更上一层楼”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详细

  很多时候,一些景区在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上也做了不少工作,可为什么游客并不买账?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游客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相反,高度重视游客体验,用心倾听游客意见建议,就容易形成景区与游客“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详细

  适时“改进”是担当

  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出游随时分享,通过“行走和记录”细节化、全景化地呈现出一个景区的优劣,并且以自己的实践体验和现场观感对景区进行综合性评价,给予其他人更多的参考价值和评价结论,对公众的消费选择具有不小的影响力。【详细

  遇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推动解决什么。如果说对意见建议的承受力体现了一种自信,那么改进不足的行动力则体现了一种担当。据报道,该景区已将不少中肯的民间智慧转化为改进的举措和行动,推动了景区提档升级,提升了游客旅游品质。这何尝不是一种互惠共赢?【详细

  提升“品质”是根本

  随着天气转暖,赏花、出游等多元化需求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走热,近期旅游消费有望迎来小高峰。热潮之下,我们更加期盼景区和商家能够持续提升文旅产品的供给品质。事实上,但凡能成为旅游景点的,基本都有一笔可以挖掘的文化矿藏。【详细

  旅游目的地的打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时的“泼天富贵”也只是开始。景区要保持长期稳定发展,高质量一定是关键词。高质量的旅游公共设施、高质量的营商环境、高质量的产品开发、高质量的市场推广、高质量的城市治理、高质量的人才吸引等,都应该是题中之义。【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北京日报、环球时报、河北新闻网)

  V视角:

  @幸运豆:能听得进意见,不错。

  @零食很忙:这才是以游客为中心。

  @小新:格局与胸怀,同样是景区的一张名片。

  @春天到:值得其他景区学习借鉴。

  @一直到永远:听劝后,还得好好改进才行。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对于旅游体验必然有不同的需求。游客愿意“找茬”,那是对景区还有期待。如果游客只会一味说好或是懒得评价,那对于景区发展才是最糟糕的事情呢!提升游客满意度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然,景区“听劝”后还得“真干”,要下功夫做好旅游资源的挖掘打造、基础服务的建设保障、文旅体验模式的创新设计等,如此才有可能成为文旅发展中“卷出圈”的优胜者。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