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起手机,点开企业发来的链接,在跳转页面中完成了信息确认和人脸识别验证。之后,一个身穿正装的虚拟人出现在屏幕上,面无表情地介绍面试注意事项,并按照设置的时间点念出面试考题。整个过程没有寒暄和问候,也没有互动和反馈。点击提交,整个面试过程被录制成视频并上传,最终生成一份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刚才屏幕前的求职者进入下一轮,还是止步于此。
这不是什么虚构剧情,正是眼下的这个春招中不少求职者的真实经历。相比前两年的线上招聘,今年加速普及的AI面试官带给人们更大的心理冲击。倒也是,当AI可以辅助看病、实现无人驾驶,甚至写出顶刊水平的论文,辅助面试也妥妥在它射程之内。
相比过去的传统线下招聘,现在一些企业使用的AI面试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企业来说,用AI面试官来分担一部分重复性、枯燥性且繁重的简历初步筛选,能显著节约成本。此外,还能降低面试中基于性别、年龄、外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偏见,提高公平性。而对于招聘者来说,如此面试,免去了来回路途奔波和档期撞车的困扰,省钱省时还省力。
在AI面试中,由于缺少临场感、没有互动交流和及时反馈,让不少求职者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不过在未来,AI面试将成大势所趋,与其一味吐槽抱怨,不如尽快适应这种互动方式和环境,掌握这项必备技能,或曰培养自己的“AI商”。在社交平台上,相关的面试攻略已大量出现,“众包”破解人工智能的评分标准,并试图通过迎合甚至“讨好”,命中得分点进而获得面试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