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阴阳合同”被列为逃税手段,治理效果可期

2024-03-20 07:49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签“阴阳合同”被列为逃税手段,治理效果可期

2024年03月20日 07:49   来源:工人日报   余明辉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各类危害税收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依法惩处犯罪,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维护税收秩序,并首次将签订“阴阳合同”作为逃税的手段明确列举。

  在法律层面上首次将签订“阴阳合同”作为逃税的手段明确列举,对于维护国家税收利益、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大意义。“阴阳合同”,通常指交易双方签订两份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一份用于实际执行,另一份则用于应付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审查。这种做法常见于娱乐产业、房地产交易等领域,其目的往往是规避税收、隐匿资金,从而达到逃税目的。长期以来,“阴阳合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给税务监管带来了困难,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此次两高首次将“阴阳合同”列为逃税手段,明确了这一做法的法律性质,为税务部门和司法机关提供了明确执法依据,不仅有助于加大对“阴阳合同”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还能震慑潜在逃税者,从源头上减少“阴阳合同”的出现,从而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市场秩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违法手段不时出现,这就要求法律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和更新。在法律上将“阴阳合同”列为逃税手段,正是法律适应性的有力体现,也是对我国税收法治建设的重要补充。

  该司法解释既明确规定了“阴阳合同”的认定标准、量刑依据等关键要素,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导,又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对于不同情况下的“阴阳合同”逃税行为,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这样从定罪到量刑、从一般规定到特殊情况的详细阐述,不仅便于司法人员理解和运用,而且便于公众了解和监督。

  打击“阴阳合同”逃税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法律制裁外,还需加强税收法律宣传,让公众更好地知法、守法。此外,税务部门也需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效率,通过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逃税行为的合力,保障国家税收利益和市场秩序的稳定。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