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吸猫撸狗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学习、工作的压力有多大,地铁有多挤,只要回家看到自己的“毛孩子”,疲惫就会瞬间得到治愈。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宠物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那年轻人为何愿意“穷养自己,富养宠物”?
快节奏和内卷化的城市生活使得城市独居青年往往整日为工作、生活忙碌奔走,面临着事业、家庭、学业等多重结构性挤压。同时,独自在外打拼的青年缺少了原生家庭强关系所提供的情感支持与资源支持,城市间的人际关系又日趋淡漠,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生存压力,他们内心的寂寞和空虚往往无法倾诉和排解。
独居的他们缺乏情感寄托和社会交往,有郁闷痛苦的事情却无处倾诉、无人交流。而宠物就成为他们缓解生活压力的“解压阀”、倾诉负面情绪的“树洞”,带来心灵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抚慰,成为繁重生活之余娱乐和放松心情的“伴侣”。
宠物虽然不能以人的交流方式与饲主进行沟通,但作为具有一定认知功能的动物性个体,它们能够理解人的部分语言和肢体动作信息,并对情感有着敏锐的感应,能够感知到我们的情绪变化并作出回应,并做到安静地倾听和无条件地接纳。宠物可以承受更多频率和时长的人类带来的情绪上的抒发、哭泣等,为独居青年释放压力和情绪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渠道。同时,宠物不能以人类的语言表达,营造了一个自我暴露的完美空间,使青年个体将其视为情感倾诉对象并足够信任。在这种行为和意识的互构中,饲主通过宠物实现自身的情感输出路径,完成主体性的双向情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