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如依靠增加劳动力、资金、设备、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质量,提高劳动和生产资料的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牢牢把握“六个动力源”: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文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二、办好高水平教育。高水平科技靠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靠高水平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一流的大学和一流学科,强化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三、培养好、用好高质量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全方位培养好、用好人才。
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力量。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扶持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保障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平等权益。
五、加大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力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离不开金融扶持。金融资本应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新质生产力倾斜。金融业应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通过强大的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六、强化数字赋能。数字技术降低了全社会的信息成本和计算成本,高效整合资源,形成和共享全人类集体大脑,增进人类智慧,分享人类知识,是赋能科技创新的利器。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