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动能 经济新活力

2024-02-28 07:16 来源:人民日报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的一个窗口。今年春节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7%……透过数据,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消费市场的红火态势,也能看到绿色健康、个性多样的消费新风尚。强劲的假日消费,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新动能,彰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消费新动能来自商业新模式的创新和新供给的增加。微信联合同程旅行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春节假期,人们出行消费的热情高涨,由此带动运动装备购买量同比增长63%,快餐线下消费量同比增长59%。同时,新的消费方式,带来咖啡馆消费量同比增长超40%。出游人群不仅涌入国内传统旅游热门城市,也探访新兴景点,出境深度体验。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崇尚绿色健康、科技智能、个性多样的消费新风尚,春节消费集中体现了这一变化。春节假期虽过,但消费趋势还将延续,消费需求也将持续释放。

  消费新动能来自消费场景创新和消费环境改善。从春节旅游消费,可以看到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消费体验。今年春节,各地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北京开启春节游园活动,恢复传统庙会;河南举办多元化的夜游活动,重现唐代春节盛况;江苏南京举办秦淮河灯会,展示传统扎灯工艺……民俗活动让游客体会到各地文化渊源和特色魅力,也共同感受传统文化自信。消费者乐于品尝当地饮食,参与特色文化活动,也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关注当地生活环境、服务水平和民风民俗。延续消费热度,还需要在文化和服务的“软环境”上多下功夫,更长久地留住客人的脚步。

  开放让消费市场更具潜力。今年春节期间,出境游和入境游同样火爆。支付宝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境外游客在中国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做境外游客生意的商家数量则同比增长560%。与此同时,中国游客也热衷于出境游,支付宝用户境外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40%。一方面,当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在培育建设,新场景新环境加快打造,会聚集更多消费资源,为消费市场带来澎湃动能;另一方面,国内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激发释放,也会引领新一轮消费潮流,激荡消费市场更大活力。

  春节消费既能反映当前消费市场的活力和特征,也能预示消费的潜能和空间。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持续扩大,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消费新动能 经济新活力

2024年02月28日 07:16   来源:人民日报   欧阳洁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的一个窗口。今年春节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7%……透过数据,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消费市场的红火态势,也能看到绿色健康、个性多样的消费新风尚。强劲的假日消费,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新动能,彰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消费新动能来自商业新模式的创新和新供给的增加。微信联合同程旅行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春节假期,人们出行消费的热情高涨,由此带动运动装备购买量同比增长63%,快餐线下消费量同比增长59%。同时,新的消费方式,带来咖啡馆消费量同比增长超40%。出游人群不仅涌入国内传统旅游热门城市,也探访新兴景点,出境深度体验。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崇尚绿色健康、科技智能、个性多样的消费新风尚,春节消费集中体现了这一变化。春节假期虽过,但消费趋势还将延续,消费需求也将持续释放。

  消费新动能来自消费场景创新和消费环境改善。从春节旅游消费,可以看到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消费体验。今年春节,各地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北京开启春节游园活动,恢复传统庙会;河南举办多元化的夜游活动,重现唐代春节盛况;江苏南京举办秦淮河灯会,展示传统扎灯工艺……民俗活动让游客体会到各地文化渊源和特色魅力,也共同感受传统文化自信。消费者乐于品尝当地饮食,参与特色文化活动,也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关注当地生活环境、服务水平和民风民俗。延续消费热度,还需要在文化和服务的“软环境”上多下功夫,更长久地留住客人的脚步。

  开放让消费市场更具潜力。今年春节期间,出境游和入境游同样火爆。支付宝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境外游客在中国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做境外游客生意的商家数量则同比增长560%。与此同时,中国游客也热衷于出境游,支付宝用户境外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40%。一方面,当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在培育建设,新场景新环境加快打造,会聚集更多消费资源,为消费市场带来澎湃动能;另一方面,国内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激发释放,也会引领新一轮消费潮流,激荡消费市场更大活力。

  春节消费既能反映当前消费市场的活力和特征,也能预示消费的潜能和空间。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持续扩大,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