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春节消费这支龙年序曲

2024-02-08 07:08 来源:广州日报

  春节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在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门围绕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等介绍相关情况。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针对春节消费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2月6日新华社)

  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消费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扩内需的重要动力源,也是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近期,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勾画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光明图景。在一张张成绩单上,消费的含金量越来越足。据统计,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抢抓春节这个消费黄金期,助力消费促进年开局稳、开门红,不仅事关民生福祉,也事关经济大盘。

  燃旺春节消费,时势已至、机遇已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到有关部门联动部署促进节日消费,提振消费的强信号频频闪现,春节消费的发展利好不断叠加。今年春节消费购销两旺、市场红火、“热”力更足。据商务大数据监测,节前全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近期全国重点保供企业进销存量稳步增加。从南北年货包裹上量到各地促消费活动上新,从满当当的新春“购物车”到实打实的消费“大礼包”,“流动的中国”活力澎湃,消费“热引擎”动能十足,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支撑。

  一年之计在于春。抢抓机遇,如何做好春节消费这篇大文章?

  保障供给,让群众“随心购”。“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必须全力以赴保障好、发展好。为做好保供工作,广州指导重点保供企业按平时2~3倍库存量增加部分热销商品备货。在全力保供应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产品供给,突出线上线下联动,让“买买买”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为此,广州市新春期间持续举办“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广州专场”,让大家不出门也能买好货。

  丰富创新,让群众“开心乐”。如今,老百姓春节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更加追求绿色健康、更加凸显个性多样、更加彰显文化特色、更加青睐科技智能。春节期间,吃喝游乐购等各领域有待开启更多新玩法、新体验。以广州为例,除了“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系列活动不断出新,还将推出100多场特色民俗活动和龙年定制IP,涵盖美食盛宴、消费福利、应节年货、消费市集等多元场景。更丰富的节日场景、更多元的消费业态、更多彩的文旅活动,必能更好安放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和新年憧憬。

  优化环境,让群众“安心享”。春节消费,多一分安心,便多一分满意。服务怎么样、体验好不好、环境优不优,不仅关乎城市形象,也影响消费信心。在广州,全市11区设立66个价格采集点,开展价格监督检查,保证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把稳价保质、春运保障、治安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以满格诚意、真格措施、顶格服务,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快乐过年,才能赢得市民游客用脚投票、用心点赞。

  春节消费是一场经济大考。众人拾柴,烧旺春节消费这把火,助力龙年经济开局稳、开门红!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奏响春节消费这支龙年序曲

2024年02月08日 07:08   来源:广州日报   张冬梅

  春节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在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门围绕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等介绍相关情况。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针对春节消费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2月6日新华社)

  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消费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扩内需的重要动力源,也是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近期,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勾画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光明图景。在一张张成绩单上,消费的含金量越来越足。据统计,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抢抓春节这个消费黄金期,助力消费促进年开局稳、开门红,不仅事关民生福祉,也事关经济大盘。

  燃旺春节消费,时势已至、机遇已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到有关部门联动部署促进节日消费,提振消费的强信号频频闪现,春节消费的发展利好不断叠加。今年春节消费购销两旺、市场红火、“热”力更足。据商务大数据监测,节前全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近期全国重点保供企业进销存量稳步增加。从南北年货包裹上量到各地促消费活动上新,从满当当的新春“购物车”到实打实的消费“大礼包”,“流动的中国”活力澎湃,消费“热引擎”动能十足,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支撑。

  一年之计在于春。抢抓机遇,如何做好春节消费这篇大文章?

  保障供给,让群众“随心购”。“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必须全力以赴保障好、发展好。为做好保供工作,广州指导重点保供企业按平时2~3倍库存量增加部分热销商品备货。在全力保供应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产品供给,突出线上线下联动,让“买买买”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为此,广州市新春期间持续举办“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广州专场”,让大家不出门也能买好货。

  丰富创新,让群众“开心乐”。如今,老百姓春节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更加追求绿色健康、更加凸显个性多样、更加彰显文化特色、更加青睐科技智能。春节期间,吃喝游乐购等各领域有待开启更多新玩法、新体验。以广州为例,除了“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系列活动不断出新,还将推出100多场特色民俗活动和龙年定制IP,涵盖美食盛宴、消费福利、应节年货、消费市集等多元场景。更丰富的节日场景、更多元的消费业态、更多彩的文旅活动,必能更好安放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和新年憧憬。

  优化环境,让群众“安心享”。春节消费,多一分安心,便多一分满意。服务怎么样、体验好不好、环境优不优,不仅关乎城市形象,也影响消费信心。在广州,全市11区设立66个价格采集点,开展价格监督检查,保证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把稳价保质、春运保障、治安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以满格诚意、真格措施、顶格服务,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快乐过年,才能赢得市民游客用脚投票、用心点赞。

  春节消费是一场经济大考。众人拾柴,烧旺春节消费这把火,助力龙年经济开局稳、开门红!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