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压岁钱历来以满满的“仪式”感,传递着亲情和祝福;但也有人反映,近年不断上涨的压岁钱让一些老人甚至中青年难堪重负。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探讨。
压岁钱寄托祝福
传统年俗之一,心意特别宝贵
A:压岁钱在我国由来已久,最初是压“祟”钱,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之义。新春佳节,长辈给晚辈派发压岁钱,将好运和祝福带给晚辈,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压岁钱里饱含着满满的祝福和爱护,无论压岁钱数额多少,心意特别宝贵。
B:给压岁钱环节是过年期间最欢乐的环节,有孩童的期待,有老人的祝福,甚至有些地区会让小孩给老人磕头以后才给压岁钱,体现尊老敬老的传统。压岁钱是一个家庭传递温暖和爱的纽带。即使成年后,很多人回忆起童年,都少不了压岁钱的部分。
C: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压岁钱的金额也水涨船高,现在压岁钱不仅仅是代表长辈爱意的年俗文化,更是一个提高和培养孩子财商的机会。能让孩子认识钱、会花钱,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对钱合理的计划和安排,让这一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意义。
压岁钱变味儿了
增加经济负担,催生攀比之风
D:有网友反映,当地“过年给孩子拿红包攀比严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烦恼”。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更是轻则上千,动辄过万。如果据此就说压岁钱“压”垮老年人了,还是有点夸张,但压岁钱的确在逐年上涨,和天价彩礼一样,已经让不少人感到了压力。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弱的人,比如农村老年人,大多已经失去赚钱能力,如果再赶上儿孙众多,想放开手脚发压岁钱真的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