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医保药洗白过程被曝光——央视《焦点访谈》日前报道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的医保骗保案:一级药贩教唆引诱特慢病人用医保卡在多家医院开出报销比例高的医保药品,低价购买后转给普洱、西双版纳的二级药贩;二级药贩再寄给昆明的三级药贩李某新,李某新囤积足量后寄给最大买家深圳张某英,张某英最终从正规的药店把医保药销售出去非法获利。
倒卖医保药品,其实是在蚕食鲸吞医保基金。以市场价100元的医保药品为例,使用特殊病、慢性病医保卡的病人在门诊医保报销比例为90%,病人自付10元就能从医院买到药,而药贩子则用远低于市场价的40—50元的价格收购,再加价转卖获利。医保报销部分本是为了减轻病人负担,却沦为骗保病人、药贩子等群体的利润空间,着实让人寒心。脱离了药品储存必要温度、湿度控制监管,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在回收再销售过程中掺杂假药,药品安全也难以保障。此外,每年集采药品在各省的约定采购量有限,药贩子大量套刷,尤其可能导致一些疗效好、需求量大的药品出现暂时性短缺,加大病人购药难度。对非法倒卖医保药品行为,必须全链条打击,绝不能让人民群众的救命钱成为“唐僧肉”。
全国多地都曾披露过倒卖医保药品案件,涉案省份多、范围广、金额大。有监管人员介绍,相比传统制售假药劣药犯罪,倒卖医保药品犯罪利润较高,特别是近年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力度大、范围广,推动部分药品价格大幅降低,相关犯罪更为多发。也要看到,对不法分子而言,报销比例高的药品牟利空间大、铤而走险的人也多,特慢病人合理长期重复开药与骗保病人走医保套刷行为之间不易区分,这些都容易成为医保骗保重灾区,需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