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菜单”频现,也会败坏文旅形象

2024-01-26 07:35 来源:光明网

  “本地人收费5元,外地人收费10元。”近日,在广西桂林,一男子称吃米粉时遭遇“阴阳菜单”,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当地相关部门介入调查,1月21日,广西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对该店进行立案调查、闭门整改。

  尽管此次事件已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涟漪效应仍在不断放大。“我同事是桂林阳朔的,她去吃粉5元一碗,她老公广西贵港的,去吃12元一碗,商家会根据说话口音来判断你是否为桂林本地的”“阳朔有家卖柠檬汁的,本地人偷偷卖4元,游客则是15元一杯”……互联网上,围绕着“阴阳菜单”的吐槽不绝于耳。

  从网友曝光的内容来看,那些“阴阳菜单”的金额都不大。商家为了蝇头小利而剑走偏锋,着实令人不齿。更重要的是,这些“庸常之恶”却给城市形象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外地游客提起“阴阳菜单”,很少能记起不良商户的名字,但对事发城市却很难忘记。

  实际上,不只是广西桂林,不少消费者在出游时都曾遇到过“阴阳菜单”。更有甚者,一些出租车司机还会带外地游客去提供“阴阳菜单”的饭店用餐,然后再收取商家的“提成”。这种专门针对外地游客的“宰客”行为,毫无疑问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已经涉嫌价格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不仅可以要求退还多收取的价款,而且可以主张三倍赔偿。但在现实中,真正为此而较真的外地游客并不多,这也是“阴阳菜单”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阴阳菜单”,外地游客为什么宁愿“吃哑巴亏”,也不愿拍案而起?缺少维权意识尚在其次,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消费投诉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游客出门在外,一般都提前安排好了行程,如果消费投诉处置繁琐,多数人都只能就此作罢——遭遇“阴阳菜单”,大不了损失些许金钱,倘若陷入维权纠纷的泥潭,势必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无疑是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何况,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现实,不少人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因此,不少外地游客宁愿事后在网上吐槽,也不想或者不敢在第一时间表示反抗。

  铲除“阴阳菜单”,不仅要理解外地游客息事宁人的缘由,同时应读懂网上吐槽背后隐含的期待——他们并不是不在乎个人权益,只是对维权行为缺乏胜算。“阴阳菜单”之类的“庸常之恶”,之所以屡禁不止、为所欲为,根本原因在于,某些无良商家将此视为一种毫无风险的掠夺——他们不仅料定外地游客不会较真,而且认为本地监管部门也不会较真。

  现实情况是,某些地区或许恰如无良商家所料。当“阴阳菜单”成为“城市特色”,实际上也说明了市场监管仍存在“空白区域”。对此,在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之外,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市场监管部门能否畅通举报渠道、优化处置流程,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制度保障。

  当前,各地文旅部门都在“花式内卷”、积极引流。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消费环境也是提升文旅体验、擦亮城市品牌的重要一环。严厉打击包括“阴阳菜单”在内的各种消费乱象,维护公平有序的文旅消费市场,这不仅是捍卫消费者权利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文旅产业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赵志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阴阳菜单”频现,也会败坏文旅形象

2024年01月26日 07:35   来源:光明网   赵志疆

  “本地人收费5元,外地人收费10元。”近日,在广西桂林,一男子称吃米粉时遭遇“阴阳菜单”,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当地相关部门介入调查,1月21日,广西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对该店进行立案调查、闭门整改。

  尽管此次事件已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涟漪效应仍在不断放大。“我同事是桂林阳朔的,她去吃粉5元一碗,她老公广西贵港的,去吃12元一碗,商家会根据说话口音来判断你是否为桂林本地的”“阳朔有家卖柠檬汁的,本地人偷偷卖4元,游客则是15元一杯”……互联网上,围绕着“阴阳菜单”的吐槽不绝于耳。

  从网友曝光的内容来看,那些“阴阳菜单”的金额都不大。商家为了蝇头小利而剑走偏锋,着实令人不齿。更重要的是,这些“庸常之恶”却给城市形象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外地游客提起“阴阳菜单”,很少能记起不良商户的名字,但对事发城市却很难忘记。

  实际上,不只是广西桂林,不少消费者在出游时都曾遇到过“阴阳菜单”。更有甚者,一些出租车司机还会带外地游客去提供“阴阳菜单”的饭店用餐,然后再收取商家的“提成”。这种专门针对外地游客的“宰客”行为,毫无疑问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已经涉嫌价格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不仅可以要求退还多收取的价款,而且可以主张三倍赔偿。但在现实中,真正为此而较真的外地游客并不多,这也是“阴阳菜单”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阴阳菜单”,外地游客为什么宁愿“吃哑巴亏”,也不愿拍案而起?缺少维权意识尚在其次,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消费投诉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游客出门在外,一般都提前安排好了行程,如果消费投诉处置繁琐,多数人都只能就此作罢——遭遇“阴阳菜单”,大不了损失些许金钱,倘若陷入维权纠纷的泥潭,势必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无疑是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何况,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现实,不少人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因此,不少外地游客宁愿事后在网上吐槽,也不想或者不敢在第一时间表示反抗。

  铲除“阴阳菜单”,不仅要理解外地游客息事宁人的缘由,同时应读懂网上吐槽背后隐含的期待——他们并不是不在乎个人权益,只是对维权行为缺乏胜算。“阴阳菜单”之类的“庸常之恶”,之所以屡禁不止、为所欲为,根本原因在于,某些无良商家将此视为一种毫无风险的掠夺——他们不仅料定外地游客不会较真,而且认为本地监管部门也不会较真。

  现实情况是,某些地区或许恰如无良商家所料。当“阴阳菜单”成为“城市特色”,实际上也说明了市场监管仍存在“空白区域”。对此,在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之外,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市场监管部门能否畅通举报渠道、优化处置流程,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制度保障。

  当前,各地文旅部门都在“花式内卷”、积极引流。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消费环境也是提升文旅体验、擦亮城市品牌的重要一环。严厉打击包括“阴阳菜单”在内的各种消费乱象,维护公平有序的文旅消费市场,这不仅是捍卫消费者权利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文旅产业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赵志疆)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