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总体趋势不会变

2024-01-18 07: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1月17日,中国经济2023年成绩单公布。

  数据背后是大国经济的一整年:市场主体的奋力拼闯、新老产业的升级突破、各行各业的复苏轨迹,还有千行百业、万家灯火的故事,都融进这份年度答卷。

  掂一掂,是沉甸甸的分量。超126万亿元、5.2%意味着什么?在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超12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按可比价计算,2023年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国5.2%的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可以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成色好、分量足。

  成色好,好在回升态势集聚。看全年,中国经济2023年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分季度,中国经济呈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看实物量指标,2023年发用电量、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投资、进出口等大多数实物量指标的绝对量都大大超过2019年水平。看行业,餐饮、酒店、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复苏,会展经济重现繁忙景象。从年初的景区火爆到年尾的冰雪“出圈”,它们反映消费复苏也折射行业商机,正如外媒报道“复苏定义了中国经济”。

  成色好,好在创新动能强劲。国产大飞机完成首次商业飞行、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驶向大海……这一年,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无论是“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还是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都表明新动能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对许多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是创新策源地,也是未来风向标。

  成色好,好在发展步伐稳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在预计全球贸易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实现小幅增长,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保持稳定;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特别是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不搞强刺激,没有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增长,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彰显了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就如麦肯锡对中国消费市场的评价——这仍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灯塔”。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前进中的困难挑战在所难免。但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挑战中发展壮大的,即便运行中出现一些波折,其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14亿多人砥砺前行,定能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总体趋势不会变

2024年01月18日 07: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 婕

  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1月17日,中国经济2023年成绩单公布。

  数据背后是大国经济的一整年:市场主体的奋力拼闯、新老产业的升级突破、各行各业的复苏轨迹,还有千行百业、万家灯火的故事,都融进这份年度答卷。

  掂一掂,是沉甸甸的分量。超126万亿元、5.2%意味着什么?在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超12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按可比价计算,2023年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国5.2%的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可以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成色好、分量足。

  成色好,好在回升态势集聚。看全年,中国经济2023年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分季度,中国经济呈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看实物量指标,2023年发用电量、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投资、进出口等大多数实物量指标的绝对量都大大超过2019年水平。看行业,餐饮、酒店、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复苏,会展经济重现繁忙景象。从年初的景区火爆到年尾的冰雪“出圈”,它们反映消费复苏也折射行业商机,正如外媒报道“复苏定义了中国经济”。

  成色好,好在创新动能强劲。国产大飞机完成首次商业飞行、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驶向大海……这一年,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无论是“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还是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都表明新动能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对许多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是创新策源地,也是未来风向标。

  成色好,好在发展步伐稳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在预计全球贸易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实现小幅增长,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保持稳定;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特别是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不搞强刺激,没有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增长,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彰显了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就如麦肯锡对中国消费市场的评价——这仍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灯塔”。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前进中的困难挑战在所难免。但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挑战中发展壮大的,即便运行中出现一些波折,其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14亿多人砥砺前行,定能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