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不是“最低消费”的特例

2024-01-16 07:16 来源:北京晚报

  龙年春节临近,京城年夜饭预订火爆。据本报报道,有的餐馆设置了最低消费标准,人均消费须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才能订包厢;有的则推出各式套餐,大多不低于2000元,只有选套餐才能坐进包厢。比如,海淀区某知名连锁餐厅规定,年夜饭包间最低消费为2088元,即便在大厅消费,也得达到大桌1588元、小桌人均200元。商家借年夜饭搞强制消费,不少市民直呼“无福消受”。

  对标价蛮横的“霸王套餐”服务,餐厅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推出套餐只是为了方便备菜和制作,客人并不会吃亏。”这种解释显然站不住脚。春节期间客流大、人手少,商家为方便备货、提升效率,适当固定菜品种类可以理解。但这些饭店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固定菜品,还固定了食客的筷子方向,只能把筷子伸进那几盘菜里,而且要伸还得一块伸,这几盘菜既不能删减,也不能增加,食客更不能吃着这个套餐里的菜、想着那个套餐里的饭。

  适应供需变化,大可以通过减少冷门菜品、提前告知顾客先订先得、适当扩充包间来实现,何必设置最低消费、倒逼消费者多花钱?大搞变相搭售和最低消费,虽然是明码标价,看似没让客人吃亏,其实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只是保证了店家不吃亏。眼瞧着春节期间生意火爆,顺势抬高消费门槛,经营者想趁机捞一笔节日红利,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年夜饭设置最低消费,饭店不是第一年这么干了。根据往年经验,这一设定不仅让食客多花钱,更有浪费的隐患,让一桌桌盛宴成为剩宴。动辄上千元的桌餐如何光盘,让不少人头疼,会间接助长舌尖上的浪费。

  吃年夜饭是阖家团圆的大事,商家提供年夜饭是为消费者着想,但和消费者玩弯弯绕绕,还找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暴露难看吃相。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餐饮活动,市民也都愿意这顿饭吃得丰盛些,店家埋头做饭、诚信经营,想来不会少赚。借机拿套餐当套路,反而可能砸了平日积攒的好口碑,把细水长流的生意搞成一锤子买卖。正值年节市民或许不计较,但这样无视顾客权益的店家,又怎留得住回头客?

  最低消费属于霸王条款,不能任其借年夜饭卷土重来。2021年,《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不得诱导、误导或者迫使消费者超量点餐。最低消费整治多年,年夜饭为何依旧毫不避讳?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日常监管,对年夜饭市场也不能网开一面,应及时制止并依法惩治部分店家的违规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年夜饭不能成“年夜烦”。政府和餐饮企业都需拿出诚意和担当,把趁火打“节”的商家管住,别给年夜饭的饭桌添堵,让市民吃得团圆舒心、品出浓浓的年味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年夜饭不是“最低消费”的特例

2024年01月16日 07:16   来源:北京晚报   李霞

  龙年春节临近,京城年夜饭预订火爆。据本报报道,有的餐馆设置了最低消费标准,人均消费须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才能订包厢;有的则推出各式套餐,大多不低于2000元,只有选套餐才能坐进包厢。比如,海淀区某知名连锁餐厅规定,年夜饭包间最低消费为2088元,即便在大厅消费,也得达到大桌1588元、小桌人均200元。商家借年夜饭搞强制消费,不少市民直呼“无福消受”。

  对标价蛮横的“霸王套餐”服务,餐厅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推出套餐只是为了方便备菜和制作,客人并不会吃亏。”这种解释显然站不住脚。春节期间客流大、人手少,商家为方便备货、提升效率,适当固定菜品种类可以理解。但这些饭店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固定菜品,还固定了食客的筷子方向,只能把筷子伸进那几盘菜里,而且要伸还得一块伸,这几盘菜既不能删减,也不能增加,食客更不能吃着这个套餐里的菜、想着那个套餐里的饭。

  适应供需变化,大可以通过减少冷门菜品、提前告知顾客先订先得、适当扩充包间来实现,何必设置最低消费、倒逼消费者多花钱?大搞变相搭售和最低消费,虽然是明码标价,看似没让客人吃亏,其实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只是保证了店家不吃亏。眼瞧着春节期间生意火爆,顺势抬高消费门槛,经营者想趁机捞一笔节日红利,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年夜饭设置最低消费,饭店不是第一年这么干了。根据往年经验,这一设定不仅让食客多花钱,更有浪费的隐患,让一桌桌盛宴成为剩宴。动辄上千元的桌餐如何光盘,让不少人头疼,会间接助长舌尖上的浪费。

  吃年夜饭是阖家团圆的大事,商家提供年夜饭是为消费者着想,但和消费者玩弯弯绕绕,还找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暴露难看吃相。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餐饮活动,市民也都愿意这顿饭吃得丰盛些,店家埋头做饭、诚信经营,想来不会少赚。借机拿套餐当套路,反而可能砸了平日积攒的好口碑,把细水长流的生意搞成一锤子买卖。正值年节市民或许不计较,但这样无视顾客权益的店家,又怎留得住回头客?

  最低消费属于霸王条款,不能任其借年夜饭卷土重来。2021年,《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不得诱导、误导或者迫使消费者超量点餐。最低消费整治多年,年夜饭为何依旧毫不避讳?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日常监管,对年夜饭市场也不能网开一面,应及时制止并依法惩治部分店家的违规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年夜饭不能成“年夜烦”。政府和餐饮企业都需拿出诚意和担当,把趁火打“节”的商家管住,别给年夜饭的饭桌添堵,让市民吃得团圆舒心、品出浓浓的年味儿。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