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药品歧视性高价侵蚀民众看病钱

2024-01-10 07:29 来源:燕赵晚报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通知,明确到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四同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推动医药企业价格行为更加公平诚信,促进省际间价格更加透明均衡,维护患者群众合法权益。(1月9日《光明日报》)

  当前在不同的省份,“四同药品”价格相差悬殊已成普遍现象。比如某药企生产的常用药叶酸片,在全国大部分省份的挂网价格都是每瓶12元,但完全相同的这种药,在个别省份的挂网价格竟然高达30余元,药企对多出20余元的价差无法说明其合理性、必要性。这样的药品还有很多,细心的患者或许会发现,自己常用的一种药,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药不同价现象,甚至比外地亲戚那里的售价高出好几倍。

  药企有合理确定药价的自主权,并且不同省份的运输距离、市场规模、交易条件、回款效率等都存在一些差异,省际间的价格略有起伏,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市场价格波动有其规律,出现部分地区价格畸高等情形,就不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而是以地区差异为幌子进行恶意涨价。药企标价“看人下菜碟”,明摆着带有价格歧视,将加大这些地区民众的药费负担。

  过去部分药企之所以敢于如此“神操作”,是因为价格监管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长期以来,各省份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相互独立、孤网运行,数据没有互联互通。少数药企利用省际间的信息差制定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但限于信息技术手段,价格主管部门监管价格的效果不够理想。

  但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打通省际间信息壁垒的软硬件条件已经成熟,价格主管部门对药品潜在的不公平和歧视性高价,已具备了进行全面系统排查的能力,价格监管的信息短板被补齐,少数药企通过歧视性高价谋取更大利益的“好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

  就连“四同药品”的价格也相差悬殊,药品更换“马甲”涨价势必更为常见。给药品取一个好听的商品名,或者在剂型或规格上稍作修改,从而将“四同药品”变成“三同药品”、“二同药品”,甚至仅是成份相同,其它方面均作伪装式改动,然后借机大肆涨价,这类做法更为隐蔽,也更应该纳入价格监管的视野。因此,对“四同药品”的歧视性高价强化监管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不同的涨价方式全面强化监管。

  为了降低药品价格,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比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保目录药品谈判不断扩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灵魂砍价”频现等,均取得了显著的降价效果。但若想守牢降药价成效,就得及时封堵“四同药品”歧视性高价等漏洞,避免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民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仍被一些行为隐性侵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莫让药品歧视性高价侵蚀民众看病钱

2024年01月10日 07:29   来源:燕赵晚报   罗志华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通知,明确到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四同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推动医药企业价格行为更加公平诚信,促进省际间价格更加透明均衡,维护患者群众合法权益。(1月9日《光明日报》)

  当前在不同的省份,“四同药品”价格相差悬殊已成普遍现象。比如某药企生产的常用药叶酸片,在全国大部分省份的挂网价格都是每瓶12元,但完全相同的这种药,在个别省份的挂网价格竟然高达30余元,药企对多出20余元的价差无法说明其合理性、必要性。这样的药品还有很多,细心的患者或许会发现,自己常用的一种药,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药不同价现象,甚至比外地亲戚那里的售价高出好几倍。

  药企有合理确定药价的自主权,并且不同省份的运输距离、市场规模、交易条件、回款效率等都存在一些差异,省际间的价格略有起伏,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市场价格波动有其规律,出现部分地区价格畸高等情形,就不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而是以地区差异为幌子进行恶意涨价。药企标价“看人下菜碟”,明摆着带有价格歧视,将加大这些地区民众的药费负担。

  过去部分药企之所以敢于如此“神操作”,是因为价格监管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长期以来,各省份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相互独立、孤网运行,数据没有互联互通。少数药企利用省际间的信息差制定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但限于信息技术手段,价格主管部门监管价格的效果不够理想。

  但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打通省际间信息壁垒的软硬件条件已经成熟,价格主管部门对药品潜在的不公平和歧视性高价,已具备了进行全面系统排查的能力,价格监管的信息短板被补齐,少数药企通过歧视性高价谋取更大利益的“好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

  就连“四同药品”的价格也相差悬殊,药品更换“马甲”涨价势必更为常见。给药品取一个好听的商品名,或者在剂型或规格上稍作修改,从而将“四同药品”变成“三同药品”、“二同药品”,甚至仅是成份相同,其它方面均作伪装式改动,然后借机大肆涨价,这类做法更为隐蔽,也更应该纳入价格监管的视野。因此,对“四同药品”的歧视性高价强化监管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不同的涨价方式全面强化监管。

  为了降低药品价格,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比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保目录药品谈判不断扩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灵魂砍价”频现等,均取得了显著的降价效果。但若想守牢降药价成效,就得及时封堵“四同药品”歧视性高价等漏洞,避免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民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仍被一些行为隐性侵蚀。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